目前分類:搞笑經濟學 (1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引用文章《搞笑經濟學家》爬升到大陸最大網路書店當當網暢銷排名第二名

文/怡克納米斯

週六,回母校系辦和幾位老師餐聚,這會的身份,是「暢銷書作家」,哈哈,這抬頭大概還不及傑出校友的萬分之一。幾位老師問了,今年,打算寫幾本書啊?

今年,腦袋空空,到現在一本書也生不出來,草稿倒是有幾本,但離出書還有段距離,還好有一本《搞笑經濟學家》在大陸出版,不然今年的「績效」恐怕是「掛蛋」喔。

甫接獲通知,《搞笑經濟學家》獲上海出版局推薦為50本好書之一,經濟學只推薦兩本(亞當斯密的《道德情操論》應該是算哲學類),一本「湊巧」是我寫的。

轉貼部分文章如下:

人民網>>讀書>>播報 2009年04月24日08:55



上海市新聞出版局推薦50本好書


  為在全市倡導快樂閱讀的氛圍,上海市新聞出版局昨天向市民推薦閱讀書目50本。據悉,上海書城、上海圖書公司、博庫書城、大眾書局、季風書園、外文圖書公司等書店設立了“世界讀書日”全民讀書推薦圖書專櫃,將推選的50本全民閱讀優秀圖書作為第14個“世界讀書日”重點圖書。

《經濟殺手:美國欺詐全球真相》
《搞笑經濟學家》
《道德情操論》

報導請參閱:上海市新聞出版局推薦50本好書 & 市新聞出版局推薦50本好書

 


Mr.Economic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文章經濟學家的出場費

文/怡克納米斯

克魯曼旋風式的來台,很可惜沒有參加這次論壇,不過呢,記者的功力厲害,透過報紙的記錄,至少可以片面知道一些點滴。

如果是我,我會問克魯曼一件事,就是「經濟學家為何很搞笑?」我想,除了我會問之外,一定還有人會問相同的問題,只不過呢,當天會場太嚴肅了,要是問這個題目的話,不是會被轟出去,就是被認為瘋子。

但我還是想問他這個問題,然,克魯曼大概也知道,或者說,也許他想有人會問他這個問題吧?於是,他的回答如下:「經濟學家不應該做夢,也不該有夢想的,他們應該是枯燥無味的。」 

哈哈,枯燥乏味的經濟學家,難怪這會這麼搞笑,因為他們根本不會做夢,沒有夢想,才會有「搞笑經濟學獎」的問世,單憑克魯曼這一句話,我那本「搞笑經濟學」至少還能夠賣個十萬八千本啦。

感謝克魯曼貢獻這一個笑話,即將收錄在「搞笑經濟學」第二集發行咯!

笑玩了之後,恐怕大家還不知道克魯曼這句話在調侃什麼?還不是經濟學家,奉勸他們最好不要做夢,不要做白日夢,實際一點,看看什麼是人間,至少,也聽聽張五常的建議「就當個火星人吧!把自己變身成火星人到地球來看人類!」。

嗯,總結克魯曼和張五常的觀點,該買本「搞笑經濟學」和「火星人經濟學」來看看唄!

後記:《搞笑經濟學家》大陸出版首月即二刷緊急再印,搞笑席捲大陸中......

2008年6月1日,繼《巷子口經濟學》之後,再度發表顛覆之作《搞笑經濟學》,本書榮獲「第一屆經濟學盃金酸莓獎」,獲獎理由是:充分揭露經濟學史上不為人知的黑暗面;對於經濟學冷笑話之發揚光大功不可沒!這兩本書同列博客來百大暢銷書,及同列經濟學10大選書中唯一本土作者,同時也獲誠品推薦選書。

2008年9月1日,再度發表通俗經濟學《火星人經濟學,將艱澀難懂的經濟學,化成一篇篇有趣又好玩的經濟分析,用最簡單的邏輯,讓您了解最不簡單的事情!

Clicky Web Analytics

 

 

Mr.Economic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文章《搞笑經濟學》成功進軍中國大陸

人生,總有第一次,第一次寫文章,第一次寫書,第一次到大陸寫專欄,第一次到大陸發書,《搞笑經濟學家》就這樣發行到大陸,大姑娘上花轎,人生頭一回。

過了幾天,《搞笑經濟學家》在大陸各大網路書局已經開賣了,好消息是當當網這個大陸最大的網路書局,這本書擠入經濟學類暢銷排名第九名,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咯!

Mr.Economic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怡克納米斯 2008.10.13

圖片來源:搞笑諾貝爾學獎官方網站

你會不會覺得,脫衣舞孃排卵期和小費收入到底有啥關連呢?答案是有的喔!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搞笑諾貝爾學獎的公佈日,免不了又有很多搞笑到讓人笑爆了肚皮的研究者得獎。

那麼,今年的搞笑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得主是誰呢?

答案揭曉......

 

    明星:Aubrey Fleming (林賽·羅韓 Lindsay Lohan 飾)

    電影:《雙面疑殺》I Know Who Killed Me (2007)

美國新墨西哥大學心理學家Geoffrey Miller、Joshua Tybur和Brent Jordan,發現脫衣舞孃在排卵期的那幾天,小費收入也特別豐厚。之前的研究顯示,在男人眼中,排卵期的女性最迷人,因此他們找來18名脫衣舞孃參與研究。結果發現,她們平常每跳五小時一節舞,平均收入250美元,但在排卵期間,每一節舞的小費上升到350到400美元之間。據說有些脫衣舞孃已經根據這項研究,來安排艷舞表演檔期。(中文資料摘自Scicape新聞

為什麼脫衣舞孃在排卵期的小費收入會比較高呢?我猜,可能是那幾天舞孃因為某些生理因素,看起來比較妖豔動人,導致男人們肯多花些錢來享受這種感覺。

所以,理性的舞孃應該在排卵期多排幾檔豔舞秀,這樣才能收入極大!

這樣看來,男士們,你得注意一下你身邊的愛人、女人,是不是在一個月的某些日子裡,突然變的更加動人呢?

延伸閱讀:Ovulatory cycle 春光藏不住,脫衣舞孃小費的秘密

另外一個化學獎項也很搞笑......

今年的搞笑諾貝爾獎,繼去年來自台灣台中的謝國禎榮獲經濟學獎後,台北市立萬芳醫院院長洪傳岳等四位台灣人,發現可口可樂其實無法會殺死精子以避孕,再度勇奪大獎。

更多的搞笑經濟學,就請見我寫的那本搞笑經濟學吧!

2008年6月1日,繼《巷子口經濟學,同時發行電子書》之後,再度發表顛覆之作《搞笑經濟學》,本書榮獲「第一屆經濟學盃金酸莓獎」,獲獎理由是:充分揭露經濟學史上不為人知的黑暗面;對於經濟學冷笑話之發揚光大功不可沒!這兩本書同列博客來百大暢銷書,及同列經濟學10大選書中唯一本土作者,同時也獲誠品推薦選書。

2008年9月1日,再度發表通俗經濟學「火星人經濟學」,再度將艱澀難懂的經濟學,化成一篇篇有趣又好玩的經濟分析,用最簡單的邏輯,讓您了解最不簡單的事情!

Clicky Web Analytics  

Mr.Economic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怡克納米斯 2008.07.18

我人高馬大,所以家裡的日光燈管向來都是我自己換的。

同樣的,辦公室的燈管我也是自己換的,也是因為我人高馬大,我半開玩笑的和老闆說,我的職位工作說明書裡要不要加上一條「要會換燈管」啊?

馬總統說要拚經濟,同樣的要擴大內需,真是糟糕,我對不起馬總統,因為我會換燈管,我就不會請水電工幫我換燈管,這要一來會影響就業市場,因為我會換燈管,所以可能水電工的收入變少了,也可能水電工會失業。

所以,因為我會換燈管,影響水電工的生計,影響就業水準,因為我會換燈管,老婆和老闆又沒多付我換燈管的工資,這樣一來,GDP也少了許多,台灣的經濟成長率也下降一點。

為了拚經濟,也為了對得起馬總統,故,請老婆大人和老闆支付我換燈管的工資,這丁點的要求,為了經濟大事,一點也不過份吧?

親愛的老闆,我還會修電腦,我會自己倒垃圾和掃地,因為我無法擴大就業,只好多多擴大內需,多付我點薪水,不知可以嗎?

經濟學與換燈管的故事,請參閱「搞笑經濟學」第八章「經濟學家換燈管」。


搞笑經濟學」網路試閱版下載:請按我


2008年6月1日,繼《巷子口經濟學》之後,再度發表顛覆之作《搞笑經濟學》,由經濟學家吳惠林博士與財經名嘴夏韻芬小姐共同推薦,本書榮獲「第一屆經濟學盃金酸莓獎」,獲獎理由是:充分揭露經濟學史上不為人知的黑暗面;對於經濟學冷笑話之發揚光大功不可沒

Clicky Web Analytics

Mr.Economic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怡克納米斯 2008.06.15

怡克納米斯的「搞笑經濟學」甫上市之後逢讀者與市場的支持,目前已經是博客來新書排行榜的TOP8,顯見,過去大家對經濟學這種憂鬱的科學中毒過深,想來瞭解一下為何經濟學也可以搞笑呢?

就如我書中提到的,這些經濟學笑話大都是來調侃經濟學家的不知人事只知數學模型的死板與呆板,用來挖苦這些經濟學家罷了。

隨便在GOOGLE上搜尋一下「經濟學笑話」就知道了,我認為這個INDEX的數量會與日遽增。

很多朋友問我如何去得這些寫書的題材呢?其實很簡單,答案就在周遭,只消用經濟學的思考邏輯,就會發現這些有趣的題材,思考與懷疑是找出可能答案的第一步驟,只可惜這種思維方式在大學時鮮少有老師會用啟發式的方式來引導學生,我認為這是學經濟學的缺憾。

沒了興趣與樂趣,要學一門學問,簡直是索然無味。其實,我的能力與解析力當然無法和這些經濟學家相提並論,所以呢,我培養出自我對話的方式,「巷子口經濟學」就是用這種方式鋪陳出來的。

經濟學本來就是一門有趣有用的學問,千萬不要被這些外來的數學模型給嚇傻了,如果想重建對經濟學的信心,不妨就看看,「巷子口經濟學」和「搞笑經濟學」這兩本書吧!


 

搞笑經濟學」網路試閱版下載:「陰謀的開始」請按我


 

2008年6月1日,繼《巷子口經濟學》之後,再度發表顛覆之作《搞笑經濟學》,由經濟學家吳惠林博士與財經名嘴夏韻芬小姐共同推薦,本書榮獲「第一屆經濟學盃金酸莓獎」,獲獎理由是:充分揭露經濟學史上不為人知的黑暗面;對於經濟學冷笑話之發揚光大功不可沒

「巷子經濟學」+「搞笑經濟學」雙書合購75折,活動網址:請按我

Clicky Web Analytics

Mr.Economic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怡克納米斯  2008.06.11

早上,出版社通知,「搞笑經濟學」在博客來入選為「本週選書」,有各位的支持是我繼續創作的動力。


搞笑經濟學

作者:鍾文榮
出版社:博雅書屋

推薦理由:
《巷子口經濟學》+《搞笑經濟學》雙書合購75折!
作者認為如果笑話的傳遞,只是停留在調侃的層次,真是暴殄天物。因此不惜親自下海,為讀者不厭其煩拆解這些冷笑話,並在談笑風生中傳達經濟學的精隨及無奈。


 

搞笑經濟學」網路試閱版下載:請按我


 

2008年6月1日,繼《巷子口經濟學》之後,再度發表顛覆之作《搞笑經濟學》,由經濟學家吳惠林博士與財經名嘴夏韻芬小姐共同推薦,本書榮獲「第一屆經濟學盃金酸莓獎」,獲獎理由是:充分揭露經濟學史上不為人知的黑暗面;對於經濟學冷笑話之發揚光大功不可沒

「巷子經濟學」+「搞笑經濟學」雙書合購75折,活動網址:請按我

Clicky Web Analytics

Mr.Economic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怡克納米斯 2008.06.16

話說兩岸要是直航以後,台商包二奶的現象會減少很多,怎麼解釋呢?是這樣的,因為通航之後「引力」模式的轉變(引力模式轉變造成市場變動的現象,敬請參閱「巷子口經濟學」),當然台灣的大奶,更有力道來牽制遠在大陸的男人。

怎麼說?直航以後,因為「月父」變成「周公」,大奶到大陸查勤的成本降低很多,也方便很多,顯然的會影響台商包二奶膽量,那麼,包二奶的需求就降低了。加上一件事就是大陸海歸派有錢程度不輸台商,二奶市場也轉移到海歸派這邊,在二奶市場資源固定的情況之下,對台商的供給變少了,二奶的均衡需求量當然變少了啊!

看起來,直航以後首先去宣示主權的是大奶,要是老蔣見著這情況,不知會如何喔?

怡克納米斯的「搞笑經濟學」遇見二奶現象的消長,其中一篇節錄如下:

經濟學家和一個企業家一起喝咖啡。

企業家說他養了個小老婆。

經濟學家趕快勸他多消費小老婆,少消費大老婆,這樣一來才會「效用極大」!

這個笑話也是冷到極點,除非是受過高深經濟學薰陶的人才能心神領會這其中的意思。

經濟學中還有一種效用極大的定律,就是最後一塊錢的邊際效用應該要相等,才會效用極大。

這又如何解釋呢?

很簡單,當你有兩種物品要消費時,假定你的選擇是把錢花在 X 或 Y 這兩種商品上,此時,你的最後一塊錢不管是花在 X 或者是 Y 上,邊際效用都要相等,才算是效用極大。

這個笑話是這樣解釋的,企業家不管養大老婆還是小老婆都要成本,我們姑且把成本當成是「價格」,而且,企業家對大小老婆所感到的效用一定是不一樣的。比方說,同樣要花一筆錢,花在大老婆身上的效用一定低於花在小老婆身上的效用。這也說明,企業家在小老婆身上得到的「邊際效用」最高,高過大老婆。

這似乎可以解釋,為何有的男人特別花心的緣故,恐怕是邊際效用在作祟。

但這樣一來就不符合經濟學家的最大效用的恆等式,所以,經濟學家當然建議企業家要多消費小老婆,這樣一來,消費小老婆的邊際效用就會降低 [1] ,大老婆那邊的邊際效用會增加,方才符合效用極大的恆等式。

這個笑話還可以改寫一下,再加入另外一個好事的經濟學家:

兩位經濟學家和一個企業家一起喝咖啡。

企業家說他養了個小老婆。

甲經濟學家趕快勸他多消費小老婆,少消費大老婆,這樣一來才會「效用極大」!

但乙經濟學家卻說,千萬不要聽他亂講,你首先得畫出你的「預算線 [2] 」,然後在大小老婆之間的組合上畫上一條「無異曲線 [3] 」,然後找出一個均衡點。

在經濟理論上,這兩位經濟學家講的都是效用極大,但後者卻可以憑空畫出一條預算線和無異曲線,我認為企業家大概會聘請後者當經濟顧問。

但我認為,有錢的男人鐵定會作怪,至少他畫得出預算線,而沒錢的男人,哪有預算線呢?即使有無異曲線,也不會有效用極大的均衡出現啊。

所以,想養小老婆的男人,首先,你一定要先有錢,沒錢的男人,就認命一點吧,正因為經濟學已經告訴你「答案」了,你不可能有效用極大的機會!

內文詳見「搞笑經濟學」,本日攀上博客來新書暢銷排行TOP7


[1] 經濟學認為,當一個人消費一物的時候,其總效用是增加的,但是邊際效用的部分,卻是一開始增加,然後慢慢逐漸減少,這種現象稱之為「邊際效用遞減法則」 (Lo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 。

[2] 預算線 (budget line) :指的就是在消費可能的限制式,所有的消費組合都不能超過這一條限制方程式。

[3] 無異曲線 (indifference curve) :指的是當兩種產品產生同樣一種總效用的組合軌跡,在無異曲線上的任何一點,其效用都是一樣的。


 

搞笑經濟學」網路試閱版下載:請按我


 

2008年6月1日,繼《巷子口經濟學》之後,再度發表顛覆之作《搞笑經濟學》,由經濟學家吳惠林博士與財經名嘴夏韻芬小姐共同推薦,本書榮獲「第一屆經濟學盃金酸莓獎」,獲獎理由是:充分揭露經濟學史上不為人知的黑暗面;對於經濟學冷笑話之發揚光大功不可沒

「巷子經濟學」+「搞笑經濟學」雙書合購75折,活動網址:請按我

Clicky Web Analytics

Mr.Economic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怡克納米斯 2008.06.11

劉內閣拚經濟,怡克納米斯也要拚經濟,「巷子口經濟學」本日攀上博客來暢銷百大排行榜NO.58,新書「搞笑經濟學」上架第6天,攻上新書排行NO.11,感謝各位讀者的支持。

但劉內閣拚經濟,顯然還沒空看看怡克納米斯的「搞笑經濟學」,為什麼呢?要是看過書中的第9篇「經濟學家與GDP」就會知道為何擴大內需的經濟政策,會被批評成擴大「內虛」(虛弱的「虛」),還被噓聲連連。

看看南韓,李明博的內閣,就是被「噓」下台的,連帶的,李明博也要被噓下台,被噓的真難看,劉內閣好歹借鏡一下啊!

我找了書中的第9篇,節錄如下:


 

網路上流傳著這麼一則笑話,而且,這個笑話有不同的版本,下面這則是其中一個比較溫和的版本:

在一個並不是很富裕的國家小鎮裡,有兩個年輕的商人甲和乙,同時在一家咖啡館裡喝咖啡,這時候一個美女出現在咖啡館裡。

此時,商人甲對商人乙說:「如果你能過去親一下那個美女的鞋子的話,我就給你 100 萬元!」

商人乙聽了之後,馬上豪不猶豫的向美女走過去,並跪在地上,深深地親吻了一下美女的鞋子,並馬上回到座位上。

於是乎,商人甲很情願的簽下一張 100 萬元的支票給商人乙。

一個禮拜過後,這兩個商人又在同一家咖啡館遇上了。

這時候商人乙說,這次換我和你打個賭,如果,你也能親下一個走進大門的女士的鞋的話,我也給你 100 萬元。

於是乎商人甲也是毫不猶豫就答應了,並且也這樣親了一個女士的鞋,商人乙只好也簽下一張 100 萬元的支票給商人甲。

咖啡店的服務生和老闆,都覺得這兩個人是神經病,但是,旁邊的一個政府官員卻很高興的鼓掌叫好,言說如果他們天天這麼做,我們的國家就富有了。

咖啡館裡的眾人相當不解。

於是乎就在一周後,當地的報紙均在頭條新聞中報導「商人爭相親吻女人鞋子,本國今年的 GDP 比去年增長了 10%! 」

為什麼兩個商人的打賭會增加一個國家的 GDP 呢?

首先解釋一下什麼是 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 。

所謂的 GDP 就是國內生產毛額,是用來衡量一個經濟體內的經濟情況。 GDP 被定義為所有在一個國家內一年內所有生產的產品和貨物的總價值。 GDP 與國民生產總值( Gross National Product , GNP )不同之處在於,國內生產總值不將國與國之間的收入轉移計算在內。也就是說,國內生產總值計算的是一個地區內生產的產品價值,而國民生產總值則計算一個地區實際獲得的收入,所以,本國人在外國的生產價值是計入 GNP 當中,而非 GDP 。 GDP 最常見的計算公式是:消費+投資 +政府支出+出口-進口 (GDP = C + I + G + N – X) 。

兩個人一起賭博,然後不分輸贏會增加 GDP 嗎?很顯然,當然是不會!為什麼呢?這兩個人的財富並沒有增加,政府也沒有抽到稅,就全國的生產活動而言,並沒有增加價值,唯一增加的就是喝的那兩杯咖啡的價錢罷了。

上面這則笑話裡講的政府單位這種買空賣空的方式也可以增加 GDP ,事實上很多政府單位也都這樣做,所以光相信政府對所公布的 GDP 或者是經濟成長率,其實要多所懷疑的。這個推論很簡單,只要當年度 GDP 可能會下修時,每戶補貼 1 萬元,這可以增加 GDP ,因為算是政府單位的支出。然後,要這些人把這 1 萬元通通拿去消費,這也可以增加 GDP ,於是乎當年度 GDP 馬上翻了兩翻。

所以,就有良知的經濟學家站出來說:

經濟統計數據就像女人身上的比基尼一樣。

外面的不重要,但裡面才重要!

這讓我們瞭解到一件事,就是經濟統計的數字背後,很多是埋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與詭計啊。


 

看到沒,政府可以如此「虛」增GDP,那麼擴大內需的灑錢政策,就是要增加GDP好兌現競選支票!

好,要是可以選擇,同樣是增加GDP,一種是灑錢搞公共建設,一種是把這筆錢所有百姓均分,然後通通花掉,同樣GDP都會增加,那麼你會選擇哪一種?

詳情參閱:「搞笑經濟學

網路試閱版下載:請按我


 

2008年6月1日,繼《巷子口經濟學》之後,再度發表顛覆之作《搞笑經濟學》,由經濟學家吳惠林博士與財經名嘴夏韻芬小姐共同推薦,本書榮獲「第一屆經濟學盃金酸莓獎」,獲獎理由是:充分揭露經濟學史上不為人知的黑暗面;對於經濟學冷笑話之發揚光大功不可沒

「巷子經濟學」+「搞笑經濟學」雙書合購75折,活動網址:請按我

Clicky Web Analytics

Mr.Economic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熱訊:「巷子口經濟學」6/5在博客來66折大優惠

引用文章「搞笑經濟學」瘋狂上市

2008年6月1日,繼《巷子口經濟學》之後,再度發表顛覆之作《搞笑經濟學》,由經濟學家吳惠林博士與財經名嘴夏韻芬小姐共同推薦,本書榮獲「第一屆經濟學盃金酸莓獎」,獲獎理由是:充分揭露經濟學史上不為人知的黑暗面;對於經濟學冷笑話之發揚光大功不可沒

文/怡克納米斯 2008/5/31

劉內閣被經濟學家批評經濟學只念半本,在此強烈建議,剩下這半本,建議趕緊念「搞笑經濟學」,免得被笑說經濟學只念半本就想執政。

現在博客來封面已經出來了,沿襲「巷子口經濟學」的精神,不花俏,儉樸的可以,在博客來預計6/5(四)發售,但是呢,金石堂已經開始接受預購了,還莫名其妙的爬到暢銷書排行榜,奇怪,書都還沒出現(封面還沒上傳),連帶的巷子口經濟學在金石堂一樣雙雙入榜。

上一回,「巷子口經濟學」沒找人推薦加持,這一回「搞笑經濟學」,找了中華經濟研究院的吳惠林博士和財經名嘴夏韻芬小姐共同推薦,相信有學術界與實務界的名人加持,絕對讓您對經濟學耳目一新!

下面是吳惠林博士的推薦序:

輕鬆快樂學經濟學

吳惠林

1985 年 3 月 21 日,全球最知名、最入世、影響力最大、 1976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2006 年 11 月辭世的自由經濟大師密爾頓.弗利曼( Milton Friedman ),在美國德州聖安東尼奧( San Antonio )的三一大學( Trinity University )講述其「我成為經濟學者的演化之路」( My Evolution as an Economist ),以「身為一位經濟學者,成為我生命中喜悅與滿足的泉源。經濟學是一門迷人的學問。而最令人著迷的是,它的基本原理如此簡單,只要一張紙就可以寫完,而且任何人都可以了解,然而真正了解的人又何其稀少。」作為結語。浸淫經濟學領域超過 30 年的我,不但極度認同這個說法,還覺得愈來愈能領悟其意涵,畢竟「大道無形、大道至簡至易」,看似簡單易懂,實際上又難以真正了解,因為人人悟性有別,而「無形大道」實是「只可意會難以言傳」,而芝加哥經濟學派始祖奈特( Frank Knight )的考試題數十年不變,因「試題雖同,但答案有別」也是同樣道理。就是因基本經濟原理撲朔迷離,但又無時無刻左右著人,於是迷惑了世人,對之害怕、誤解、敬而遠之者比比皆是,嘲諷、揶揄的笑話紛紛出籠毋寧正常,但這些笑話都可能凸顯出重點所在。如此,藉由經濟學和經濟學家的笑話踏入經濟學之門或許可免於恐懼而將怕心去除呢!這本《搞笑經濟學》也許可扮演引領人們輕鬆快樂學習經濟學的觸媒!
吳惠林 
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2008 . 05.16 

Clicky Web Analytics

Mr.Economic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8年6月1日,繼《巷子口經濟學》之後,再度發表顛覆之作《搞笑經濟學》,由經濟學家吳惠林博士與財經名嘴夏韻芬小姐共同推薦,本書榮獲「第一屆經濟學盃金酸莓獎」,獲獎理由是:充分揭露經濟學史上不為人知的黑暗面;對於經濟學冷笑話之發揚光大功不可沒

 

熱訊:「巷子口經濟學」6/5在博客來66折大優惠

文/怡克納米斯  2008.05.31

經濟學為何只念半本?剩下那半本飛到哪裡去了呢?這句話不是我說的,看看下面這則新聞就明瞭了:

殷乃平(前政大銀行系主任): 劉內閣的財經官員只讀通了經濟學的上半本,但有關物價預期心理的下半本則是完全不通。

經濟學課堂上教的是物價上漲,民眾的消費會減少,政府祭出政策手段,促使供應增加,就會達到物價下跌的效果。但劉兆玄內閣當前面臨的實際情況是預期會漲的心理沒有改變,「賣的人只會更想囤積」,結果造成「市場失靈」。 【2008/05/28 聯合報】

清楚了沒,連經濟學家都說話了,咱們的劉內閣經濟學的概念只有半本書。

講白一點,從中油突然漲價,到補貼青年買房,育嬰假補貼,這當中的決策我都認為相當粗糙,也難怪連勞委會主委也毫無所悉,我真的想問一問,劉內閣難道經濟學只念半本嗎?

好,我毛遂自薦一下,剩下那半本可以廣讀小子我寫的「巷子口經濟學」和「搞笑經濟學」這兩本書,保證不會再被K了。

如何,特價期間「巷子口經濟學」79折大優惠,可以幫各位官員省荷包,切記,不能拿特別費、國務機要費來買我的書喔!

 

Clicky Web Analytics

Mr.Economic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怡克納米斯

很多人問我,我這一拖拉庫的經濟文章打哪生出來的?答案是,生活觀察來的。

上一本「巷子口經濟學」顛覆了許多人對經濟學死板的看法,好不容易擠入博客來百大暢銷書的名單,沒任何行銷,沒被任何「名人」推薦,感激各位朋友與讀者的支持,「巷子口經濟學」才有這樣的銷售成績,最近,第四刷已經準備上架了,我才知道,講經濟學還是有一些魅力市場的。

緊接著,在6/1又即將發表一本曠世搞笑的經濟學,上回已經票選過了,這本書就是「搞笑經濟學」,這一次,打算瘋狂上市,全世界都等著看,經濟學如何搞笑法?

出版社寫了一首打油詩,這麼形容這一本全世界第一本「搞笑經濟學」:

大家都說拼經濟 如何下手才得宜
經濟學家一百位 答案卻有一零一
資源有限雖合理 條件不變是前提
選擇是你的問題 機會成本別忘記
供給需求論乾坤 完全競爭在哪裡
一腔疑問向誰訴 反正這就是經濟

簡直把經濟學的特色,用短短的打油詩給詮釋出來了,看過「巷子口經濟學」絕對要繼續支持這本書,保證讓你知道經濟學不為人知的「內幕」!

目前「搞笑經濟學」在博客來已經開放預購,書呢,可能要下個月初才能上架,聽說出版社正在找一些秘密武器來支持這本書...

這是出版社寫的文案:

「我從不認為經濟學是個笑話,但我卻認為這些流傳開來的笑話,是一種正在醞釀中的陰謀,無所不用其極地想調侃經濟學家們。這陰謀是誰發起的,目前找不到證據,但換個角度想,如果很多學問都可以用笑話來傳遞艱澀難懂理論的話,學習起來不也很一派輕鬆快樂嗎?難不成,這陰謀的背後,只是在消遣經濟學家,傳遞快樂嗎?」

  作者認為如果笑話的傳遞,只是停留在調侃的層次,真是暴殄天物。因此不惜親自下海,為讀者不厭其煩拆解這些冷笑話,並在談笑風生中傳達經濟學的精隨及無奈。每個冷笑話,除了博君一笑,不妨把它視為一場場難得的機會教育。

Take 1

加拿大人和美國人正在談論自己國內的語言現象。

  加拿大人說:「在加拿大有一個激進團體拒絕說英語,因此,從來沒有人能夠理解他們在到底說些什麼,於是被稱為『分離主義者』。」

  美國人說:「在美國,我們也有相同的族群,從來沒有人能夠理解他們在到底說些什麼,但他們卻被尊稱為『經濟學家』。」
經濟學家是火星人嗎?不然為何都寫一些看不懂的火星文,講一些聽不懂的火星話呢?

  一般的經濟論文,想必常人不解其中的內容,大概也不會有人會閒來無事,拿經濟學論文當小說來讀,這也作罷了。至於一般的經濟分析文章,大概也只有證券分析師與大學經濟學教授才能解讀,總的來說,經濟學文章離實際生活很近,但感覺起來卻遠了太多。於是乎,有人稱經濟學家是火星人,他們的語言與文字大概只有火星人看得懂。

Take 2
有天,老師問堂下學生說:「對人類毫無用處,而人類又不能擺脫的是什麼東西?」
學生回答說:「蒼蠅!」
老師猛搖頭。
學生又答:「蛔蟲!」
老師又猛搖頭。
學生又答說:「經濟學家!」
這回,老師猛烈點頭…

  經濟學家竟然對人類毫無用處,而且無法擺脫?還好,這個笑話只挖苦了經濟學家,而不是經濟這門學問,否則我也無法靠經濟學來寫書賺點新台幣了,經濟學也不會成為一門無用的學問。

  經濟學家常說,在經濟學的立場上,他只能講真假的「為什麼」,來澄清事實的真相到底為何,卻不能講「應不應該」與「好壞」的答案來判斷真相到底為何。
這當中到底差在哪裡呢?可以舉個例子來說明:

「最近股市大漲,政府『應該』加強注意通貨膨脹的情況發生,以免造成物價上漲。」

這句話中的「應該」是一種推測的語法,並沒包含是非與價值的判斷在裡面。
如果改成下面的說法,語氣完全改觀了。
「造成通貨膨脹的原因『應該』是股市大漲,所以,物價才會一直飆漲。」

  這句話分明是把通貨膨脹的元兇,一股腦兒推給股市大漲,所以這裡的「應該」是斷定的語氣,包含了是非與價值的判斷。中文都是「應該」,但語氣一比較起來可就差了十萬八千里之遠了。
也因此,經濟學家「理論上」只能講事實「可能」怎樣,而不能講事實「一定」如何。
假設,有一天,你的老闆請你評估一下為何公司業績一直下滑的原因,你的回答如下:
從成本的觀點上,我認為業績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因為產品的製造成本太高所致。
但從客戶的觀點上而言,原因可能是待料時間過長,交貨時間延遲所致。
或者從市場的角度來看,可能是因為競爭廠商大幅度的削價競爭搶客戶所導致。
我想,老闆一定會認為你很囉唆,甚至認為你是沒有主見的人。

  老闆只想知道造成業績下滑的原因到底是什麼,你卻答出可能是這樣,也有可能是那樣,或者還有其他可能這般的答案給他。若是他要你找出一個讓老闆滿意的答案時,你大概會講出下面這個參考意見:

「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之下,最佳的解決方案,應該是『提高客戶滿意度』!」

你鐵定會成為這家公司的「必要之惡」,對企業毫無用處,而企業又不能擺脫的人。
可見,前面流傳的笑話,應該也是其來有至,這是對經濟學的一大誤會。

  經濟學認為,構成事實的條件與原因應該有很多,但所有的條件與原因都是在描繪事實本身,所以各個條件與與原因之間彼此並不會互相衝突。會造成衝突的原因在於對價值描述或觀察不同就會產生歧見,不同的歧見就會扞格不入,爭議就會產生。

  好的經濟學家所發現的創見,應該是對人類社會有所助益的,誠如電視上某股票分析師的口頭禪說:「好的經濟學家讓你上天堂,不好的經濟學家讓你住套房!」

  我只能說,經濟學對於人類社會是有很大的助益的,但是經濟學家呢?我大概只能說「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之下,經濟學家的所提的創見,還是對社會有所幫助的啦!

Take 3

  經濟學的特色就是「有容乃大」,此話怎講?輕鬆一點說起來就是經濟學家認為對一件事實的描述,要是持相反的意見,在一堆經濟學家的眼光當中,都是對的。

  正因為經濟學不太愛講對與錯的問題,所以,也不愛提是與非,所以很多人覺得經濟學所提的看法,老是模模糊糊的,橫看豎總是看看不出所以然,真像是霧裡看花一般。

  這正是有容乃大的特色,但對某些人來說,意見太多和沒有意見其實相差不大。很多學問會求唯一的解,但對經濟學來說,唯一的解正是經濟學家要刻意避免的,也就是說,經濟學家會說「可能」的答案,但不會說「一定」的答案。因此,可能的答案就有數個。於是乎數個答案和沒有答案之分,看起來是無分軒輊的。

  這就是為何很多人認為經濟學家講的話簡直是和廢話一樣,而所有調侃經濟學家的笑話,大都繞著這個環節在鋪陳。
網路上有個笑話是這麼流傳的:

  當上經濟學家的第一定律:「對任何一位經濟學家而言,一定存在著一位實力旗鼓相當,觀點又相反的經濟學家。」
第二定律:他們都是錯的。

  對第一個定律而言,上面已經說明了,沒有一個經濟學家敢說他的答案是「唯一」的答案,開玩笑地講就是另外一個答案就是相反的答案。
怎麼會這樣?

  在人類的科學裡,唯有經濟學這一門學科,會出現兩位學者互唱反調,而他們卻分享著同一個諾貝爾獎,其中最令人津津樂道的,非Myrdal 與 Hayek莫屬。

  Hayek(海耶克,1988?1992)是奧地利出生的英國知名經濟學家和政治哲學家,海耶克以堅持自由市場資本主義、反對社會主義、凱恩斯主義和集體主義而著稱。他被廣泛視為是奧地利經濟學派最重要的成員之一,海耶克在1974年和他理論的對手Myrdal一同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用以表揚他們在貨幣政策和商業週期上的開創性研究,以及他們對於經濟、社會和制度互動影響的敏銳分析。
所以,事實證明持不同意見的經濟學家,在理論上都是對的,這是其他學科很難以想像的。
Hayek和Myrdal當年得到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好事者就編了個笑話一直流傳到現在:

  ”Economics is the only field in which two people can get a Nobel Prize for saying the opposite thing” is true, but is not strong enough.

  ”Economics is the only field in which two people can share a Nobel Prize for saying opposing things.” Specifically, Myrdal and Hayek shared one.

這兩句話看起來差不多,但事實上還是有所差別的。
第一句話是說:

  經濟學是諾貝爾獎的學問領域裡,唯一兩個人能「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而且竟是持相反的說法。

但好事者以為這個答案「不錯」,但還描述的不夠貼切。

第二句話則改說:

  經濟學是諾貝爾獎的學問領域裡,唯一兩個人能「分享」諾貝爾經濟學獎,而且竟是持相反的說法。

這兩句話差在哪裡呢?

  「獲得」代表的可能是一前一後,但「分享」則代表著同時,能夠以相反的看法同時得到諾貝爾經濟學獎,當然只有經濟學能夠享此殊榮!
至於第二定律,要證明就很簡單,證明如下:

既然甲說的A和乙說的B都是對的,而A和B是矛盾的。
所以丙可以說C是對的,並且同時否認甲說的A和乙說的B,全都是錯的。

以此類推,後面那一個人都可以全盤否定前面其他人所提的看法與言論。
下面這則笑話,應該是流傳的所有經學笑話中最為經典的:

10個經濟學家一起開會,卻有11種意見。
其中的1個人可以同時持相反的兩個意見!

  夠經典吧,聽說這個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凱恩斯(Keynes, John Maynard, 1883-1946),他在1936年出版了重要著作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就業、利息和貨幣一般理論),這本著作則深深影響近代的經濟思潮,雖然之後有很多經濟學家反對凱恩斯的理論(這當然是正常的現象),但直到現在,相信他的理論的人還是大有人在,還形成凱恩斯主義,及凱恩斯學派(Keynesian School),而其追隨者也隨後被稱為是凱恩斯主義者(Keynesian)。

  要是,你認為這個笑話不足以貼切地形容大家對經濟學家的刻板印象的話,下面這則笑話應該可以彌補少許:

有一年,美國總統柯林頓和蘇聯總統葉爾欽在美俄首腦會談的咖啡時間閒聊。

  葉爾欽對柯林頓說:「你知道嗎,我遇到了一個麻煩。我有一百個衛兵,但其中一個是叛徒,而我卻無法知道是誰。」

  聽罷,柯林頓嘆了一口氣說:「這還算不了什麼。令我苦惱的是,我有一百個經濟學家,而他們當中只有一人講的是事實,可每一次都不是同一個人。」

看樣子,經濟學家的意見不單讓人摸不著頭緒,而且還令人苦惱萬分!

  看完這些話,可以歸納出一個結論,就是當你想否定某個人的意見時,但又認為自己講的是正確的答案的話,那就趕快自稱你是經濟學家,就沒人敢冷眼看你了。
但這個前提是,你得先成為個經濟學家,否則,你好像沒有這樣的特權。

Mr.Economic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怡克納米斯  2008.05.07

經過讀者與網友票選之後,「搞笑經濟學」這本書即將於6月1日上架問世,出版社和「巷子口經濟學」一樣是博雅書屋。

這本書是我網羅世界各國的經濟學笑話所集結而成,經濟學笑話本來就是一種冷到極點的笑話,不經過解釋的話,根本不知到底哪裡好笑?

我認為嘲笑經濟學家或者是經濟學是自古其來有自,可能是誤解,可能是嘲諷,但不管如何,我總認為是一場陰謀,而且陰謀正日漸擴大當中。

但,笑話只是一種點綴與襯托,這本書還是會告訴讀者在笑話背後的經濟原理到底是如何?看笑話絕對可以把經濟理論輕鬆的掌握,不也很好嗎?

敬請多多支持,先節錄一篇:一入此門,莫存指望(這是很多念經濟系大學生的共同悲哀)

 一所大學經濟系的大門上,貼著這麼一行字:「同學,一入此門,莫存指望!」


很多人問我當年大學聯考後,為何填志願選上「經濟系」呢?這個問題很多人問過我,回答起來也不難,就只是因為「成績」而已!另外,我必須承認,除了經濟系之外,其他的學系一點都不「酷」,那是因為「經濟」這兩個字,看起來好像很偉大,也很深奧,帶點學問,滿足了一些自我的期許罷了。

如此簡單嗎?只是成績這個單純因素嗎?

正是如此,沒錯!但這故事說來話長。

我國中時候讀的是「放牛班」,就是所謂的「後段班」,所以我沒讀過高中,因此程度不是很好,也正因為如此,所以我壓根兒也不知道高中課本長的什麼樣子,至於最近一次摸到高中課本,那也是在為了考大學聯考時,不得已去向補習班買的。

當年,大學聯考放榜後考進經濟系時,基本上應該是誤打誤撞造成的,加上一丁點的錯誤及主觀的認知所造成的。剛好那年大學聯考的英文成績簡直是爛到可以說是趨近於「零分」,至於個位數那幾分,我認為也是胡亂瞎猜「隨機」猜到的分數,而正愁說不知該填哪一個志願時,正巧發現我選的那所大學經濟系可以不用太計較英文分數(應該是不計較),於是乎就順理成章的去報到了。

在這之前,我壓根兒也不知道經濟系到底在學什麼,更不知道「經濟」這兩個字到底是什麼意思,只知道我們有個經濟部長而已,至於咱們的經濟部長到底是誰,姓什麼名什麼,真的沒有一絲概念。

所以,我對經濟學的認知與程度,大概就是從「一無所知」開始的。至於為何選經濟系,一方面除了是英文成績之外,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我經常聽到「邊際[1]」這兩個字。我始終搞不清楚為何報章雜誌和新聞老是冒出這個看起來很專業的名詞,我只知道邊際這兩個字是「經濟術語」,至於邊際的意思是什麼,直到了我進經濟系的大門之後,我才知道原來邊際的意思就是「多出來那一單位」或「最後加上去的那一個單位」,和「邊緣」一點關係也沒有。

我就曾經思索過,那年我誤打誤撞考進來,會不會是這個系上的「邊際學生」(多出來的那一個)啊,未來四年會不會就當個「邊際學生」,就好像「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本不該存在呢?

有一個漫畫這麼形容作者印象中的經濟系:

一所大學經濟系的大門上,貼著這麼一行字。

「同學,一入此門,莫存指望!」

想必,這位漫畫作者,應該也是絕望之餘畫下他眼中的經濟系,但我認為他真正應該透露的是如何「絕處逢生」才對,不然,進了此門難不成就沒一線生機了嗎?

進了經濟系這個大門,真的莫存指望嗎?可惜,這個漫畫是在大學畢業後才看到的,要是我那年大學聯考準備填志願時,系主任若在招生簡介裡貼上這句話,我可能會認真考慮「打退堂鼓」!

這句調侃的話,其實其來有自。直到我進了經濟系之後,我發現經濟系簡直是數學系和統計系的綜合體。原因無他,沒把數學、微積分和統計(此外,還有會計學和微積分)搞清楚的話,大概這大學四年就別想混了。而經濟系很多的學分設計方式,簡直是一不小心就會「二一出局」,加上擋修的設計,大一經濟學原理若是沒有過關,大概注定得讀到大五以後才畢得了業。

這種膽戰心驚四年的心情,可想而知。

最近,直到我讀到李維特(Steven D. Levitt)所寫的那一本《蘋果橘子經濟學》(Freakonomics: a rogue economist explores the hidden side of everything)時,我適才「心有戚戚焉」,原來李維特對「X」上面那一小撇也有莫名的恐懼(X上面那一小撇,其實是微積分裡的一次導函數,或稱一次微分)。這正驗證了經濟學家克魯曼(Paul Krugman)自我調侃的笑話:

成功的經濟學家,上輩子必是個數學家。

失敗的經濟學家,上輩子則是個社會學家。

仔細分析一下,其實克魯曼講的有其深刻的含意所在,也就是很多經濟學家爭著當成功的經濟學家,努力的用數學建構起經濟模型,甚至去描繪根本不存在的事實,但獲得評價卻是良性的,有貢獻的,所以克魯曼才會認為這些「成功」的經濟學家上輩子鐵定是「數學家」。

但很多話其實是反義的,我認為克魯曼講的是這些成功的經濟學家,根本不是經濟學家,只是一群會演算複雜數學的專家而已。

至於,他口中講的失敗的經濟學家,才是真正的經濟學家,正因為他們努力的用經濟學解決社會問題,這才是經濟學的核心功能所在,只是在世風的潮流之下,太多人去追逐數學,而忘了社會問題罷了。

克魯曼這句話讓我覺得「頭頂一隻烏鴉飛過」,但我很慶幸一件事,就是我還沒選擇想當個經濟學家,而且上輩子我也不是數學家,所以呢,成功的機會可能多了一點,但同時失敗的機會也少了一點。



[1] 所謂的邊際(marginal)指的是最後加上去的那一個單位。

Mr.Economic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怡克納米斯 20078.01.02

這篇歸類在「經濟學笑話」(文章收錄在怡克納米斯的新書:千萬不要和經濟學家過招),算起來不是「巷子口經濟學」,但內容互通,多少可以介紹一下GDP的概念。

方正平兄留言,請我釋疑一下,為何「兩坨屎」可以增加GDP?附帶一提,原文的笑話是說「吃屎」可以「增加」GDP啦!

慢點,先解釋GDP是何物?去年底,我在這一篇「GDP是雞狗豬,非也,非也!」提過了GDP的概念,再複習一下:

國內生產總值(英語:Gross Domestic Product,英語簡稱GDP;亦稱國內生產毛額本地生產總值),是一個領土面積內的經濟情況的度量。

它被定義為所有在一個國家內一段特定時間(一般為一年)里所生產的商品和服務的總值。它與國民生產總值(英語縮寫:GNP)不同之處在於,國內生產總值不將國與國之間的收入轉移計算在內。也就是說,國內生產總值計算的是一個地區內生產的產品價值,而國民生產總值則計算一個地區實際獲得的生產性收入。

國內生產總值最常見的計算公式是:

國內生產總值 = 私人消費 + 投資 + 政府消費支出 + 出口 - 進口

這條計算公式也可以寫成:

GDP = C + I + G + X - M

那為何吃屎會增加GDP呢?要是如此的話,大有為的政府為了增加GDP(至少要拚贏大韓民國啊),政府官員可要努力吃屎,方得增加GDP了。

當然,吃屎是不能增加GDP啦,不管從理論講,還是事實來看,吃屎永遠不能增加GDP(除非政府願意採用),但是不能說「屎」不能增加GDP喔!

君不知在某些國家牛屎和鳥屎都是自然肥料,都是可以買賣的豐沃資源喔。

但吃屎增加GDP這件事,其實是一則笑話,但這個笑話的版本有多個,下面是其中一個:

有兩個經濟學研究生甲和乙,二人在路上走,發現一坨狗屎。甲對乙說:你把它吃了,我給你 5000 萬。乙一聽,這麼容易就賺 5000 萬,臭就臭點吧,大不了拿了錢去洗胃,於是就把屎吃了。

二人繼續走,心裡都有點不平衡,甲白白損失了 5000 萬,什麼也沒撈著。乙雖說賺了 5000 萬,但是吃了坨屎心裡也堵得慌。

這時又發現一坨屎,乙終於找到了平衡,對甲說:你把它吃了,我也給你 5000 萬。甲一想損失的 5000 萬能賺回來,吃坨屎算什麼,乙不是也吃了嗎?於是也把屎吃了。按理說這下二人該平衡了,但是他們越琢磨越覺得不對勁,兩個人的資本一點也沒有增加,反而一人吃了一坨屎。於是就去找教授,教授聽了他們的訴說,安慰他們:同學們,你們應該高興啊,你們僅僅吃了兩坨屎就為咱們國家貢獻了 1 個億的 GDP !”


怡克納米斯這麼認為:

兩個人一起吃屎,然後不分輸贏會增加GDP嗎?很顯然,當然是不會!為什麼呢?這兩個人的財富並沒有增加,政府也沒有抽到稅,就全國的生產活動而言,並沒有增加價值。

但是,如果政府願意把吃屎這件事納入統計的話,GDP還是會增加喔!

上面這則笑話裡講的政府單位這種買空賣空的方式也可以增加GDP,事實上很多政府單位也都這樣做,所以光相信政府對所公布的GDP或者是經濟成長率,其實要多所懷疑的。這個推論很簡單,只要當年度GDP可能會下修時,每戶補貼1萬元,這可以增加GDP,因為算是政府單位的支出。然後,要這些人把這1萬元通通拿去消費,這也可以增加GDP,於是乎當年度GDP馬上翻了兩翻。

話說到這,聽說咱們大有為的政府今年要力拚GDP成長,千萬不要叫咱們去吃屎啊!

附註:對岸的一位經濟學教授,把吃屎的經濟問題解釋的很詳盡,有興趣的可以前往觀之:教授解读 GDP与狗屎

Mr.Economic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話說我念大學時,一回期中考完,堂上教授說他改他系的考卷相當頭痛,其中一個經濟學原理的考題如下:

請解釋,何謂" free rider"

各位看倌知道這位學生的答案是什麼嗎?


解:所謂的free rider就是「自由騎士」,乃一種中古時候的騎士團,不為金錢,不為名利,重視榮耀,口號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那個學生大概西洋片看太多了,以為free rider是圓桌武士喔...

在經濟學的定義上,所謂的free rider並不是什麼自由騎士,而是指「搭便車者」。

舉例來說,我常要班上的大學部同學繳報告來計算平時成績,然這個報告可以允許以團隊的方式來完成,這時候一定會出現一個團隊好幾個人的現象發生,有時候會出現7-8個人。

但我通常會這樣說明:

人數太多,意見太雜,顯然完成報告的交易成本太高,也會出現free rider的問題,正因為我無法分辨誰是搭便車者,所以,凡是人數眾多的那個團隊,要是報告內容沒有精彩可期的話,那我可會認為其中有幾個free rider,只好分數打個折扣咯

大學生魔高一尺,我可是道高一丈...

Mr.Economic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文章蝦米!自由騎士?

文/怡克納米斯

話說上回外系的經濟學原理考了個free rider之後,期末考的總經部分,系上教授出了題很簡單的解釋名詞,其中,有個考題這樣的:

請說明,M1M1BM2,以及彼此的關係。

很簡單的一個考題吧,考的是貨幣供給的解釋名詞,稍微背一下就可以拿分了。

沒料到外系的同學,有一個是這麼答的:

M1M1艾布蘭是美國陸軍和海軍陸戰隊的主力戰車,在1980年時開始服役。

M2:M2布萊雷德裝甲步兵戰車,作為M113之後繼車種,其發展於1972年,但至1983年才正式服役。

M1B:應該是美軍M1戰車的一種尚未發表的版本,列為國防機密,所以無法考據,目前已有M1A1和M1A2。

這位老兄恐怕是個軍事武器迷吧?連貨幣供給都可以扯到戰車,真是厲害,但想想,交白卷反正是0分,多少寫點字,也可以圖點安慰分數吧,哈哈!

正解:

所謂的貨幣供給,係指某一特定時點,銀行體系以外之企業及個人(含非營利團體)所保有之通貨及存款貨幣總額。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貨幣供給額即俗稱之M2,狹義者為M1AM1B。其內容如下式:
M1=通貨淨額+支票存款淨額+活期存款
M1BM1A+活期儲蓄存款

M2M1B+準貨幣

Mr.Economic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文/怡克納米斯

話說我念大學時,一回期中考完,堂上教授說他改他系的考卷相當頭痛,其中一個經濟學原理的考題如下:

請解釋,何謂" free rider"

各位看倌知道這位學生的答案是什麼嗎?

解:所謂的free rider就是「自由騎士」,乃一種中古時候的騎士團,不為金錢,不為名利,重視榮耀,口號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那個學生大概西洋片看太多了,以為free rider是圓桌武士喔...
在經濟學的定義上,所謂的free rider並不是什麼自由騎士,而是指「搭便車者」。
舉例來說,我常要班上的大學部同學繳報告來計算平時成績,然這個報告可以允許以團隊的方式來完成,這時候一定會出現一個團隊好幾個人的現象發生,有時候會出現7-8個人。
但我通常會這樣說明:
人數太多,意見太雜,顯然完成報告的交易成本太高,也會出現free rider的問題,正因為我無法分辨誰是搭便車者,所以,凡是人數眾多的那個團隊,要是報告內容沒有精彩可期的話,那我可會認為其中有幾個free rider,只好分數打個折扣咯
大學生魔高一尺,我可是道高一丈...

Mr.Economic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