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怡克納米斯 2007.02.05 《巷子口經濟學系列》


 台中市南屯區的楓樹社區,是我在幾年前進駐協助進行社區總體營造的社區,這個社區的印象相當突兀,從表面看過去,看不出這個社區有什麼特色,只有在黎明路上成排的商店和集合住宅大廈而已。但是轉過楓樹巷,突兀的景色開始掠入眼簾,有傳統的三合院、小廟和一大片都會區難得看到的大片農地,以及新興的高級別墅區,櫛比鱗次的共存在這個小社區裡。



這個社區及傳統與現代於一身,在高鐵通車後,這裡更是距離高鐵最近的一個社區,土地價格水漲船高,透天高級別墅則是代表有錢人開始住進這個社區,屬於社區的新移民,但是舊居民開始有了新選擇。這裡有一大片是土地重劃區,也就是說,舊居民可以選擇將土地賣出,遷到市區居住,或者乾脆選擇繼續留在舊社區,保有半傳統式的農村生活。



我每每來到楓樹社區,一定會到裡頭的傳統小巷走走,這不外乎是想緬懷過去傳統農村的景觀,也回味一下昔時傳統社會裡的巷道文化。在楓樹巷與互榮巷這兩條楓樹社區僅存的傳統巷道,如過去一般,蜿蜒在舊社區裡,形成特殊的景觀與街廓,但絕無車馬喧騰。



這個社區的居民很喜歡「玩」,玩楓陶、玩楓燒,玩楓扇,凡是能「做」的事情,幾乎都用「玩」來頂替。最近,這個社區開始實行一種「誠實消費」的機制,找了一家過去的小商店來實驗這種新鮮的玩法。因為這幾年便利商店的迅速興起,早已替代了過去的傳統商店(柑仔店),傳統商店失去競爭力之後只能默默接受這種演化的事實,選擇淡出。




IMGP1175


很顯然地,楓樹社區不太願意柑仔店淡出社區生活,於是乎選擇另外一種方式來持續保有這種生活方式。在楓樹社區互榮巷裡,有一個相當搶眼與特殊的景象,就是把過去的榮利商店,改成誠實商店,專賣社區名產以及「古厝咖啡」。這個誠實商店呢,「誠實」雖然是店名,也是特色,這裡沒有人看守,一切商品的售價全部標在貨價上面,消費者只消自己掏錢找錢即可,全部DIY,靠的是「誠實」,所以叫做「誠實商店」。誠實商店裡的盈餘,全部用來做古厝的維護經費,只不過這裡的租金一個月是六千元,也就是說誠實商店的盈餘必須超過六千元才能損益平衡,古厝維護基金才有著落。



IMGP1183


於是乎,社區居民們想出振興社區經濟的法子,平時商店盡量都是販售社區裡的DIY商品,以及環保商品,這起碼的成本可以壓的很低,剩下的就靠消費者「樂捐」了。



只不過我很好奇的是誰會來誠實商店買東西呢?有人會不誠實嗎?也就是說,有人會故意買東西不付錢,或者是少付錢嗎?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誠實商店應該如何訂價呢?



根據瞭解,誠實商店裡倒是沒有人不付錢或者是少付錢的情況發生,而且結餘時有時候還會發現有多餘的款項出現,這代表去誠實商店消費的人,全都是誠實的人,有的還會故意「捐錢」。而誠實商店裡的售價也幾乎比照外面便利商店的零售價,沒有更便宜,也沒更貴。而來誠實商店消費的「消費者」大部分都是外地人,也就是說很多人是「慕名而來」消費的,本地社區的居民很少進誠實商店消費。



這是一件很好玩的現象與經驗,照理說台灣絕少出現這種誠實商店,而誠實商店考驗的不是消費者的誠實,而是你是否認同這種誠實消費的機制,此外,這種誠實消費的消費者的效用相當高,正因為他在別的地方無法有如此誠實消費的經驗,所以誠實消費的經驗應該是無價才對。



提出誠實商店的構想是楓樹腳文化協會理事長江鳳英女士,我認識江理事長大概快十年了,偶爾也幫忙這個社區想些創意點子,我問江理事長誠實商店的訂價這件事,看起來她也很誠實的訂價,絕無灌水。只不過我對訂價有點小小意見。



上回我去了誠實商店消費,但是這裡頭並不是什麼商品都有的商店,但我為了「誠實」,我選了小泡麵,然後很興奮地投了5元新台幣誠實消費了。很顯然地,小泡麵是過去小時候的一種零食,但絕非我目前需求,所以說我是「體驗」與「回味」兒時的景象,小泡麵只是一種媒介物,體驗與回味方才是我真正的消費。我發現我口袋裡有零錢的機會不多,即使有,通常只有10元的機會比較大,要找出5元硬幣還真有點難度。



這誠實商店裡既然都是外來客的消費,而且裡頭陳設的商品也不盡然能夠符合每個人的口味與需求,誠實商店裡到底賣什麼呢?






其實,誠實商店裡賣的是「誠實」兩字而已,我同江理事長這麼說。



真正的誠實商店裡應該是付出自己心目中「願意付出」的價格才對,你「願意」付20元買一包小泡麵,這就代表你誠實消費了,在不違背誠實的定義之下,每個人都應該付自己心裡面為應該付的價格才對。但是,我覺得這有點難,這樣一來所有的商品的標價都標上「隨意」兩字,二來,每個人都很清楚知道一件商品在心目中值多少代價,或者說他願意付多少新台幣嗎?



舉個例子來說,一個原本標價「5元」的小泡麵,把標價拿掉之後我到底願意付多少錢呢?說實在地,我也不太清楚,不過,有一種方法可以試出我願意付多少錢。假設有一個人在旁邊喊100元,我大概不會願意付這筆錢,因為我的刻板印象還是會停留在那包泡麵的成本不過就幾塊錢而已。這人繼續從99元一路喊下去,我也許到20元的時候我會「剛好」願意買那包泡麵,這看起來20元就是我心目中願意付出的價格,而我應該頭投20元買那包泡麵才對,這時候我就是誠實消費了。



這真的有點麻煩,正因為要派一個人死命的喊價和猜你心中願意付出的價格簡直是不可能的事,也太耗費成本,所以,誠實商店的商品還是要有標價比較好,至於到底要標價多少呢?



既然誠實商店裡面賣的是經驗這件無形商品,而且楓樹社區的居民也絕少消費的話,很顯然地這是塑造楓樹社區外在的一種「社區產業」,名叫「誠實經驗」,最好的訂價方式就是商品的進貨成本加上毛利之後,再加上誠實經驗這項商品的訂價。



舉前面我的例子來說,原本5元一包小泡麵的售價,我願意付出20元,這代表我多付出的15元買的就是「誠實經驗」這項消費,因為誠實消費全台灣恐怕僅此一家,別無分店,所以我願意多付出15元買這項經驗。






誠實商店很難存在,這是因為要所有人誠實消費有困難,而一個誠實商店照理說應該無人看管,遇到有人要找錢或者是購物的疑問,無人服務時這成本也很高。



因此,誠實商店的作法,很少出現在社會上,畢竟,我們並不清楚多少人是誠實的,因為只要一個人不誠實,有可能就是血本無歸,再者,在治安日益敗壞的社會裡,也怕誠實商店遭搶或遇到小偷,這都是阻礙誠實商店發展的原因。



不過呢,也並不是說社會上沒有誠實商店的存在,至少我的經驗裡就曾經就經歷過。早在念高工的時候,我們那所學校(高雄市立海青商工)是相當受到矚目的一所技職學校,除了是校服的特色外(蘇格蘭格子裙),最主要是校風的因素。這所學校以前是海軍子弟學校,後來改制之後變成高工,過去全校施行榮譽制度,除了榮譽班級之外,個人也可以獲得榮譽獎章,甚至連考試都是榮譽考試,無人監考。



在過去的學校福利社(實習商店)裡也實施過榮譽制度,也就是說學生上福利社購物,全都自行取物、付錢與找錢,完全不用透過工讀生結帳,這也是一種誠實商店。根據過去的經驗,福利社裡少有帳面不平衡的事情發生,更多時候經常是有「正」的餘額產生,我相信應該不是學生「捐錢」,而是忘記找錢所致。正因為在這所學校要是發生「不榮譽」的事,很容易在同儕裡被貼上標籤,這樣的風險與成本其實很大,聰明的學生沒必要為了小錢去犯這樣不誠實的風險,即使沒被退學處分的話,也很容易自行轉學。



這就是問題的癥結了,誠實商店容易在封閉的地方產生,如學校或者是小社區、小村子之類,因為地方小所以很多人都是熟識的,一個人的行為,很容易受街坊鄰居的檢視,要是有「不誠實」的誘因發生,想必也會被抑制下來。要是不誠實的話,只要被舉發一次,街坊鄰居的批評馬上會一傳十,十傳百的擴散下去,對於要繼續生活下去的社區來說,這樣不誠實所冒的風險相當高,高到「不能承受之重」,於是乎,誠實商店裡大致上的行為應該都是誠實的。



下一回,你到楓樹社區的誠實商店裡消費時,至少你知道應該付多少錢了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r.Economic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