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文章擲筊問經濟
文/怡克納米斯 2007.03.13 《巷子口經濟學系列》
|
就像經經建會經常會公布「景氣對策信號」,但這燈號可不比馬路上的紅綠燈,每個人都看得懂,但這景氣對策訊號的「燈號」,可非一般人都看得懂,而是由9個觀察項目所組成的。另外,也一起公布「景氣動向指標」,這個「指標」更複雜,包括「景氣領先指標」及「同時指標」,看了只會讓人更加「傻眼」而已。
老百姓關心的「指標」,大概就像收入有沒有增加,存款有沒有增加之類很籠統的問題,至於什麼是燈號,什麼是指標,對生活而言離了太遠,反而一點意義都沒有。
這種感覺的落差有可能是這樣的,老百姓天天在社會職場裡打滾,為的是生存的經濟在發愁,在思憂,有道是「為了薪資強說愁」。但政府高高在上,恐怕體會不出有人燒碳、有人跳樓、跳河自殺的生活窘境,和路有凍死骨悲涼吧。很現實的一件事,就是大部分的人荷包都縮水了,反而財富卻集中在少數人手上,同樣為社會奮鬥,但是得到的代價卻很不一樣,不悲哀才怪。
大前研一在其《M型社會》裡提到,中產階級即將消失,財富的分配出現兩極化的M化現象,不是富裕,就是貧窮,而大部分的中產階級的人即將淪落到新的貧窮階級,這是一項相當嚴重的警訊。按照大前研一的說法,台灣的貧富差距日漸擴大,中產階級的生活壓力讓這些人變成新貧階級,正應了台灣即將邁入M型社會的趨勢。
但是求福、求財,和消災解厄,這和貧富無關。
每年的春節期間,總是要被內人拉到附近的廟裡燒香拜拜,添個香油錢,安個太歲、平安燈、功名燈,擲筊再求個籤,看看每年的運勢如何,但無奈的是神明每每要我多看點書,多讀點書,多寫點書,財富自會從書中來,看來還真是應了「書中自有黃金屋」這樣的古諺,幾年來的結果都是一樣,只差每個廟裡的籤文不一樣而已,是巧合嗎?真是奇也怪哉。
很好奇的是,如果我說到廟裡拜拜的人數和經濟景氣有關係的話,相信很多人都會認為我想太多了,但我想了想,既然供需之間在現實社會裡是既存的法則,那麼,在信眾與神明之間,是否也存有一樣的供需法則呢?再來,不同的祈福程度也存在不同的市場價格,比如說安太歲是按人頭計算,就貴了一些,價格大約是台幣500元到1,000元之間,而平安燈就便宜許多,按戶計算,有時是隨意即可。而功名燈呢?這是為讀書人而設,價錢也不會太差,要是在文昌廟或者是文武廟,大概因為神明加持的緣故,和安太歲的價錢不相上下。
想想,反正過年嘛,花個小錢(一家幾口人少說也要二、三千元台幣)消災解厄求個吉利。不過,我很好奇的一點是景氣與廟裡拜拜的人數有關係嗎?我相信,到廟裡拜拜的人應該不會有太大消長的變化,反而有些人會因為不景氣而拜的更勤快。而廟裡的廟祝一定不會閒到沒事去統計到廟裡燒香的信眾人數,這大概是個無聊又很浩大的工程,不過呢,他大概可以從奉獻箱、販售金紙和香燭這些「收入」來評估一下消長的情況。而最近我還發現,寺廟的「行銷」做的還真是多樣化,不同的祈福種類有不同的「產品」,而這些產品多少還是得由信眾們掏腰包,像掛滿在欄杆上的祈福金箔片,整個寺廟好不金光閃閃,也有寺廟發行「神明的錢幣」,放在口袋裡隨時可以幫信徒們招財,反正只要是和消災解厄和求財有關的,還是有信徒願意奉獻一下,因為這多少和一整年的幸福有關。
不過,有一種奉獻例外,就是「香油錢」。廟裡奉獻箱裡的香油錢其實都是信眾們自由捐獻的,因此呢,當信眾們比較「有錢」時,很顯然地大家比較有「能力」去奉獻箱捐錢,寺廟可以多募到一些款項。而廟裡有了錢,就可以擴建,或者作一些整修,多辦很多宗教活動,這當然是每個寺廟裡所「樂意」見到的景象。所以說,當社會景氣比較好,大家收入變多的時候,捐點香油錢,想必無傷生活經濟,口袋裡多少也會掏點錢去捐獻。但反過來說,當社會不景氣的時候,大家收入當然變少,都無法餬口時,想從口袋裡掏錢出來,這意願鐵定會降低很多。
有什麼證據可以證明上面這種推論呢?其實,這幾年從南到北都有舉辦擲筊比賽,只要連擲出最多的「聖杯」,不是得到轎車就是摩托車,不只是寺廟很熱衷,連信眾都很熱情。其實呢,擲筊本來就是一件機率的事件,每個筊杯有正反兩面,機率各二分之一,所以擲到聖杯代表得到一正一反,這機率有多高呢?看看下表就知道了。
筊杯的組合裡總共4種,但是得到聖杯的組合數是2種,其他的都是「笑杯」,因此擲到聖杯的機率是二分之一。有民眾連擲出了16次聖杯,這機率是2的16次方,65,536分之一,的確相當低。但比買樂透彩券比起來,這機率顯然大上許多。
那麼,擲筊比賽為的是什麼呢?
其實,坦白講,這是寺廟的一種行銷活動,為的就是希望多募得一些香油錢,而信徒想的是能不能抽中轎車,本來這就是一種「賭局」罷了,而信徒也不是平白無故就可以參加擲筊比賽,還得捐個1,000元台幣才能取得擲筊的資格,這1,000元算是「門票」。根據報導,在南部的某寺廟,擲筊比賽從大年初一開始,要比賽的人得要先繳1,000元香油錢,一共2,000人參加,所以算算寺廟的收入是200萬的收入,扣掉送70萬轎車、20萬機車,還有10萬電視的額度,整個比賽下來廟方還可以賺個100萬元。
對照來看,以前寺廟不曾出現這種比賽活動,現在為何出現這種比賽活動呢,還不是景氣的關係,當景氣愈差的時候,寺廟的收入就變少了,透過活動來募款到不失是一項不錯的考量,但是用擲筊比賽來籌賭金,廟裡的香油錢也只進帳100萬而已,其餘的財富只是在參加執筊比賽信徒中「重分配」而已,至於誰分配到那一輛汽車,似乎得看天上神明是否恩寵有加了。
最近,政治圈裡的明星們很流行執筊,只要政黨裡候選人選無法協調出來時,就用執筊來問問神明的指示,這大概又是一種造神運動。下一回,經建會要是準備公布景氣對策訊號時,或許可以建議也擲個筊問一下神明,這燈號是否打對了呢?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