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引用文章悠遊聯名卡收儲值手續費好嗎?




前提:「交易成本」是我一直研究的主題,儲值卡也是我的專長之一,那天在課堂上解釋儲值卡的費率結構,堂下學生發出「喔」~原來如此...


我把引用的那一篇文章重新改寫後投稿到經濟日報金融廣場,只是想讓大家清楚儲值卡的費率結構的經濟意含。儲值卡的真相只是為了替代現金交易的不方便性而已,既是如此,就不應該有比現金支付「多出來」的成本才對...



儲值手續費的交易成本


【經濟日報╱鍾文榮】2007.10.28 03:31 am


悠遊聯名卡中的儲值卡,是否應收取自動儲值(auto load)的手續費,贊成與反對看法兩極。筆者認為現階段儲值卡的發展瓶頸,不單只是儲值手續費的問題,而是整個機制設計的問題。


儲值卡的核心問題其實就在於交易成本的癥結上,國內外很多研究都指出,諸如儲值卡此類的小額付款機制,在經濟層面的關鍵問題就在於交易成本上,太高的交易成本,不只讓交易變得沒有效率,消費者接受程度亦不高。


根據Carsten & Müller (1997)的研究指出,交易成本是小額支付系統能否被廣為接受的關鍵性因素,乃是因為小額支付系統裡,交易的金額已經很小,若發生交易成本的話,即佔有交易金額的相當比率,輕則影響交易效率,重則影響消費者的交易意願。


在經濟分析上,單價較低的商品本來就具有較高的價格彈性,需求線較為平坦。也就是說,些微價格的變動,會大幅影響消費數量。再者,在小額消費的需求線上施以從價稅,稅賦轉嫁的影響對生產者較大,反而對消費者較小。從這個論點來看,悠遊聯名卡上的儲值卡,一次的自動儲值是500元,視為消費的話也是小額消費,假定這個價格並不會變動,但自動儲值手續費卻是以儲值金額的某個比率收取,或者是固定金額收取的話,對消費者而言均視為某個固定比率,類似從價稅的方式計價收費。


此時,消費者對於儲值卡的需求線正是一條水平線,從價稅會造成消費數量的減少,但不會影響均衡價格,而從價稅轉移效果將完全由發卡單位吸收,反而不利發卡銀行。


信用卡綁儲值卡的發行,對發卡銀行來說,省了一些發卡成本,但也同時扮演著發卡行與收單行的角色。


從需求面來看,雖然持有儲值卡可以降低攜帶現金的不便成本,然這部分的成本相當難以量化,更何況較大額的交易使用信用卡付費,對消費者而言並無成本的發生,還有消費利益(如紅利和積點)可享,怎在小額付費時竟會有成本發生,需要支付儲值手續費,這個部分的疑義就難以解釋了。


雖然說小額付費的交易成本必須小心迴避,況且,消費者並非很在乎手續費的發生,如跨行提款要支付手續費,但這手續費相對於提款金額而言,只有萬分之二的比重而已,比起自動儲值的手續費的百分之一而言,低了100倍。這也難怪消費者會反彈。


在經濟邏輯上的分割謬誤可以解釋這種邏輯問題。


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之下,儲值卡交易確實會降低交易兩造的交易成本問題。反觀現有的儲值卡都僅是某種特定範圍消費的儲值卡,並無法視同現金交易,也就是說沒有「到處都可以消費付款」的特性存在。因此,儲值卡的消費者無疑地已經產生交易成本在先,綁住消費在後,交易成本並不會比現金交易更低。


因此,對整體有利的,對個體不見得有利,這正是分割謬誤。這也說明現階段的儲值卡交易,不盡然對消費者和特約商店有利。這個邏輯的矛盾點在於,過去的研究指的小額付款機制,類同於電子貨幣的消費,而不是單一儲值卡的特定消費工具,而電子貨幣可以降低小額付款的交易成本,不盡然可以降低特定消費的儲值卡中的交易成本。


過度切割的小額付款工具,本來就不是一種立意良好的付款工具,造成的交易成本問題必然會發生,而儲值手續費的問題只是一種表徵而已,並非現階段儲值卡發展的根本問題所在。


(作者是科技大學企管系兼任講師,專長為經濟分析)


2007/10/28【經濟日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r.Economics 的頭像
    Mr.Economics

    Mr.Economics巷子口經濟學

    Mr.Economic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