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委大選底定,韓國大選初畢,在在都顯示出口水政治不再,經濟治國的必要性,小弟我乘勢推出全世界第一本「巷子口經濟學」,用巷子口的眼光橫看巷子口經濟的百態,解開經濟學家沒有解釋過的生活經濟疑問,內容絕對老嫗能解,是人人必看的好書,商學院大學生不看會後悔的好書,是你成為經濟學家的途徑指南,敬請各位男女老少,鄉親父老,兄弟姊妹,四方網友多多支持小弟的「巷子口經濟學」。
新書預計推出日期:二月第一週。
參考文章:
新書序:
朋友問我為何對經濟學情有獨鍾?這個問題真的很難回答,也許是一見鍾情,但多少有點相見恨晚的感覺。更有可能是資質駑鈍,只好多讀、多寫,和多看一點,以補過去所學的不足。
但是寫文章,突然變成是一種興趣。
從開始寫書以後,有一種欲罷不能的感覺,這種感覺就是下筆不能自休,但又無法像蘇軾一樣,寫到如行雲流水,又能到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所不可不止的境界。蘇軾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文章要自由地表達作家對生活的真實感受,擺脫種種形式的束縛,但該簡約的地方還是得惜墨如金,該鋪陳的地方就該大筆揮灑。但看看自己寫的文章,恐怕只能做到表達經濟學對生活的真實感受而已,至於後者,尚待時間加以磨練了。
寫經濟學的書,難度真的很高,我對自己的期許是要有生活的廣度,又要有理論的深度,這下可好,又深又廣的文章,不是容易流行形式,就是變成教科書,但這兩者我都盡量避免,一來失去了深度,二來也囿於學術的窠臼。
經濟學過去的刻板印象都是一些數據與圖表,也不能怪一般人對這門學問有如此僵固的印象,即使是我,涉獵多年以來,從學校到職場,所見所聞,從教科書到雜誌,幾乎被圖表與數字所淹沒。
這讓我想到一個問題,就是經濟學在數據與圖表之外的面貌如何呢?當經濟學不再講國家政治問題,而是講我們家門口外面的事情呢?
這是什麼樣的一種風貌?這個假設性問題我問過很多人,不管是家人還是親戚朋友,或者是學校的大學生和同事,總有一種需求是認為經濟學到底在生活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可以幫忙我們解決什麼問題嗎?
生活中的食衣住行,柴米油鹽醬醋茶等,這些都是經濟問題,更何況都是發生在生活周圍,在家裡的大門內和大門外的問題而已,和政治和如何經世濟民都十分遙遠。但這不是說經濟學和政治和國計民生以及和如何經世濟民無關,只是說我們平常老百姓無力關心到這麼遙遠的事情。
那麼,從關心巷子口的生活開始,我發現,這是一種需求。
這本書從三個面向來看經濟學,一個是愛情,一個是生活,另一個是購物。雖然說巷子口的生活是很微觀的,但是呢我卻覺得是很宏觀的,可深可廣,可遠可近。凡是一個人,大概不脫會經歷愛情、生活與購物這三種過程,在這本書內文鋪陳的比例上,生活觀和購物觀會多了一些,當然這和每個人的生活經驗的比例有關,但關於愛情,卻是不得不提,但提多了邊際效用就低了很多。內文提了四則愛情觀的分析,可以做到邊際效用最高的功效,就有如蘇軾說的「常止於所不可不止」的境界,就該適時點到為止。
但我不得不承認,本書一開始下筆的地方就是經濟學的愛情觀,我認為是本書的經典之作。我試圖在部落格中探詢這方面的意見,沒料到光是幾篇語不驚人死不休的題目,閱覽人數與回應人數就已經高乎想像之外,原來,愛情與經濟學似乎很容易迸出火花,原因無他,大家都想裡瞭解愛情當中不為人知的一面。
這本書的鋪陳,多少有點戲謔的手法,但是不影響經濟學的價值。
最後,由衷的感謝這段時間家人的支持,還有諸多好朋友與部落格讀者以及出版公司的支持才能讓這本書問世,在此一併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