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怡克納米斯
寫在前面
去年起,寫了三本通俗經濟學,不敢說寫了很好,只能說盡我所能,用最市井小民的眼光來看看這個很難的經濟學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沒錯,是很市井化,絕非是學院派的作風,這些書本來界就不是針對已經是學界的人士所寫,或許寫的太一般化,能還被另眼看待遭致一些批判,但有批判總是好事。萬萬沒料到還是有大學經濟學的課程拿去當個案補充,乃始料未及,到去年底,出版社傳來訊息說「巷子口經濟學」這本去年二月發的書,被中山女高指定為公民教材,列為必讀,一下子出版社趕印了進千本給中山女高,在此感謝中山女高公民老師的支持。
98學測經濟考題分析
今年的社會科考題共72題,其中經濟學的比重為12題,佔17%,不高也不低,題型不會很艱澀,稍加留意時事與新聞,大致能夠迎刃而解。(另一本著作「火星人經濟學」完全採取時事的經濟個案分析,可以提供參考!)
13. 張先生新車遭竊,在獲得保險公司竊盜險全額理賠之後,買了一輛一模一樣的新車。下列何者正確?
(A) 張先生沒有多花錢買新車, 因此對GDP沒有影響
(B) 張先生擁有的汽車價值不變, 故對GDP沒有影響
(C) 雖然是竊盜案, 但因有新車交易,會使GDP增加
(D) 竊盜案敗壞治安、影響生活品質,會使GDP降低
這題很簡單,答案應該是C,張先生買了一部車當然會增加「消費」,這個部分會計入GDP,雖然車子遺失了,保險公司又賠了全額車價,張先先又買了一部車,當然還是消費,GDP也會增加。
16.假設某國的資源全部投入農產品和工業產品的生產上,若我們觀察到甲、乙兩個不同的生產組合,那麼依據經濟學上的「生產可能曲線」概念分析,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農產品 工業產品
甲 1000 萬公噸 4000 萬單位
乙 1200 萬公噸 3500 萬單位
(A) 甲組合生產總量較乙組合多, 較有效率
(B) 甲生產組合符合工業化進程, 較有效率
(C) 乙農產品生產不需機會成本, 較有效率
(D) 甲與乙組合有取捨關係, 兩者皆有效率
這題處理上要小心一下是考「比較效益」。生產可能曲線代表著「機會成本」,因此,甲生產1000萬公噸的農產品,機會成本是4000萬單位的工業產品。因此,甲生產一單位的農產品,其機會成本是4單位的工業產品,一單位的的工業產品是0.25噸的農產品;同理可證,乙生產一公噸的農產品,機會成本是2.92單位的工業產品,生產一單位的工業產品,機會成本是0.35單位的農產品。因此,乙生產農產品也有「比較效益」而甲生產工業產品有比較效益。故答案是D,甲與乙組合有取捨關係, 兩者皆有效率喔!
◎ 二氧化碳過度排放,引發全球暖化,「碳交易」機制因而漸受重視。一般而言,政府可先藉由總量管制來發放污染排放許可權證,以達減碳之目標。廠商擁有許可權證後,經由市場交易,每公噸二氧化碳排放權的價格將會透明化。企業擴張生產時,可能需要購入更多的排放權以因應增加的污染,但若想辦法改良其生產技術,在產量不減的同時還能出售排放權,除了贏得「綠色企業」的美譽之外, 還可以增加收入。
23. 若碳交易市場上,每公噸二氧化碳排放權的價格居高不下,那麼下列描述何者正確?
(A) 企業已大量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B) 政府發放過多的污染排放權證
(C) 民眾對於污染的忍受程度提高
(D) 廠商執行減碳的技術能力低落
這題是時事題,考的是外部成本,當然必須要先知道供需的概念,供給與需求之間的不同,會產生價和量不同,知道這種邏輯之後,就很容易推論出答案了。題目說道「若碳交易市場上,每公噸二氧化碳排放權的價格居高不下」,這種原因會出現在需求過高或者供給過低的情況,因此A的情況是需求下降,根本不需要購買碳權,價格會下降;B的情況是供給過多,碳權價格會下降;C的部分比較不涉及市場因素;D的問題在於廠商排碳的技術過低,因此需求會變高,價格居高不下,所以答案是D!
24. 依上文,碳交易市場的設置,是透過經濟學上的哪個手段,以提升社會整體效益?
(A) 強化企業節能減碳的道德認知
(B) 將生產的外部性納入成本考量
(C) 增加政府污染防治的公共投資
(D) 降低企業稅率, 提高企業獲利
碳權的交易是以總量排放的方式來管制,所以考的是外部成本的觀念,透過價格因素把將生產的外部性納入成本考量,答案是B!
其餘的部分,大致上都是基礎考題,就把分析簡略了,有需要的話再另作解題咯!
2008年6月1日,繼《巷子口經濟學,同時發行電子書》之後,再度發表顛覆之作《搞笑經濟學》,本書榮獲「第一屆經濟學盃金酸莓獎」,獲獎理由是:充分揭露經濟學史上不為人知的黑暗面;對於經濟學冷笑話之發揚光大功不可沒!這兩本書同列博客來百大暢銷書,及同列經濟學10大選書中唯一本土作者,同時也獲誠品推薦選書。
2008年9月1日,再度發表通俗經濟學「火星人經濟學」,再度將艱澀難懂的經濟學,化成一篇篇有趣又好玩的經濟分析,用最簡單的邏輯,讓您了解最不簡單的事情!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