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怡克納米斯
中午吃飯路過便利商店,商業週刊有兩則新聞報導吸引到我的目光:經濟學家不如司機?,免費交換 時間貨幣正流行 ,先從第一篇說起,至少和自己的所學有關,至於第二篇等有空再來分析一下。
經濟學這幾年所遭受的批判我認為有愈來愈嚴重的趨勢,不管是大老級還是重量級、諾貝爾光環級的學者,都不約而同提出批判,就連很多媒體評論、專書也罵的嚇嚇叫。怎麼回事?
當然還有左派打右派,右派打左派的問題,這種批判的書也是賣的嚇嚇叫。
商業週刊這則報導有很有意思,過去常有人批評說華爾家那群專家的經濟分析和選股分析比不上路邊賣菜的阿婆,這則新聞更辛辣,直指經濟學家比不上計程車司機?
文後的一段寫的相當有意思:
二○○六年美國房價急轉直下前,早有人提出警告,耶魯大學(Yale)經濟學家席勒(Robert Shiller),在二○○八年十月《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就曾說:數年前在邁阿密,一位計程車司機就指著無所不在的建築工地告訴他,到處都在蓋房子,市場供應過剩,遲早會有大災難。
當房價不斷走揚之際,如艾思摩古所說,多數經濟學家對此安之若素,據曾任職美國財政部的經濟學家巴特列(Bruce Bartlett)整理的資料,曾事先警告美國房市已泡沬化的,只有席勒、利墨(Ed Leamer)等少數經濟學家(美國勞動統計局統計,二○○六年全美有一萬五千名經濟學家),「結果根本沒人聽」。除了這些極少數外,為何多數經濟學家見識,反而不如席勒口中的計程車司機?
席勒的解釋是:一群專家講的話不會離群體值太遠,若發言和群體共識不同,可能會讓其地位告終。但經濟學家真如席勒所說,受到「群體思考」制約,則接下來問題是:為何多數經濟學家思維都如此類似?
難道是說經濟學家除了成天搞數學畫模型之外,早已忘了直覺化的經濟思維,還是說根本沒到市場逛一下,搞清楚現在的社會變遷到底如何了嗎?
為何多數經濟學家思維都如此類似? 我想這句話可以用在很多地方,包含在華爾街玩金錢遊戲的金童們,在大環境之下,自利的誘因會驅使他們做出近似或者是相同的分析。
下一次,批判者會說經濟學家會不如什麼呢?說實在的,我也不知道......
2008年6月1日,繼《巷子口經濟學,同時發行電子書》之後,再度發表顛覆之作《搞笑經濟學》,本書榮獲「第一屆經濟學盃金酸莓獎」,獲獎理由是:充分揭露經濟學史上不為人知的黑暗面;對於經濟學冷笑話之發揚光大功不可沒!這兩本書同列博客來百大暢銷書,及同列經濟學10大選書中唯一本土作者,同時也獲誠品推薦選書。
2008年9月1日,再度發表通俗經濟學「火星人經濟學」,再度將艱澀難懂的經濟學,化成一篇篇有趣又好玩的經濟分析,用最簡單的邏輯,讓您了解最不簡單的事情!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