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怡克納米斯 2008.09.22
小弟寫的那本「巷子口經濟學」蒙各界支持,在沒有任何行銷與廣告的支持下,準備邁向第五刷(也可號稱第八刷,但出版社很誠實沒有灌水),也被很多大學及圖書館收為藏書(據天蠍浪子兄回報,聽說台大圖書館例外),同時也被一些大學教授當成是經濟學入門的參考書。
今早讀報時,看到一則新聞〈巷口經濟學》100家新店 1家是單車店〉,咦,巷子口經濟學這口號連記者也愛用,感謝聯合晚報的記者支持,也幫我廣告了一下(雖然沒直接指明)。
其實,生活當中到處都是經濟現象,從巷子內到巷子口,甚至在家門內都有經濟學的故事,巷子口經濟學只是一種發端,提供一種非學院派思維的邏輯與方式,讓讀者知道經濟學其實是一門很有趣的學問。
聽說,以後大學要考公民與社會,其中經濟學更是必考題,興許,明年的考題,就會從巷子口經濟學出題喔!
敬請明年準備入闈的高中公民老師多多支持!
| ||||||
全台各地自行車店雨後春筍般,在你我住家巷子口一家家冒出來;從家附近的店面興衰,歸納「巷口經濟學」的結論,油價高,物價飆,人們總有應付景氣低迷辦法,騎單車不但省油錢,假日親征野外,還有運動休閒功能。較富階級,擁有數萬元座騎,市井小民千元打發日常交通工具,單車活動豐儉由人,最是親民。 從去年電影「練習曲」到馬英九總統選舉期間的自行車環島,掀起社會「時尚」人士競相效法,當時純為流行,如今很多人是因油價貴,少開汽車,改以機車、自行車代步,不論騎單車目的為何,但經濟學簡單的需求所至,供給湧出的道理,就在都會區大街小巷實踐出來。 從傳統的腳踏車店生意應接不暇,到新式的自行車全省連鎖店、單車工作室、「二輪黨」、「練習曲」,各式單車專賣店招牌林立現象,看到大環境經濟發展、社會趨勢流動方向。 由上個月經濟部商業司新增商業登記資料來看,自行車店新增家數不少,比例上來看,約每100家新設商家,便有1家是自行車店,從北到南的都會區比農業縣增加較多,令人意外的是台南市8月新增200家店,有3家是自行車店。 人口眾多的台北縣,900多家8月新增商業登記,有5家單車店;台北1000多家新商家登記,只有2家是單車店;台中市400多家新商家,有2家;高雄市400家有1家,就連雲林縣100多家新商家都有1家。 【2008/09/21 聯合晚報】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