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24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文/怡克納米斯 2007.04.24

時季常(受氣包)兄的文章經常讓人深思,這篇也不例外。

引用文章
到底死刑該存該廢?透過 Google AdSense 使您的網站產生收益







後學我倒是認為Jeff & Jill說的相當有理。

以前,我在選修社會心裡學時,授課教授就主張「亂世用重典」,凡殺人放火搶劫者,應以重刑論處,綁架者應唯一死刑,這樣可以提高犯罪成本與殺雞儆猴。

我和他提了我的看法,會不會因為是唯一死刑,導致豬羊變色,本來被綁的人不會被撕票,現在因為唯一死刑,所以乾脆綁大一點,綁了就撕票,反正伸頭一刀,縮頭也是一刀。

犯罪有成本,但是也有誘因,這點大概只有念經濟的人瞭解一二,可是偏偏念經濟的人不會去當法官和律師。





提高犯罪成本只是表面遏止犯罪行為而已,也就是說在「利得」在犯罪成本以下的行為有可能會被減少,但不代表犯罪成本以上的行為會受控制,所以呢,會不會因為用重典而成亂世呢?

就這點,我沒答案,這又是經濟學教我的事,好像是因為有答案而沒了答案,沒了答案,確有了答案一般...

Mr.Economic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文/怡克納米斯 2007.04.23


引用文章失序的交通票證

「失序的交通票證」是我在去年3/12號發表在經濟日報的一篇邀稿文章,這篇文章其實對前些年的交通儲值卡提出一個警訊,現在果然惡夢成真。透過 Google AdSense 使您的網站產生收益

正種惡夢來自於每個業者都想當「獨佔廠商」,這種好處多多,可以享有經濟學上的獨佔利益,所以,每個業者都是這麼作夢的...有一天,我會是老大,大家都用我的系統交易,用我的儲值卡...

儲值卡這麼亂,大概政府要負大部份的責任,因為遊戲規則不清楚,而且又是三不管,沒人管,不知誰要管,出事不想管的灰色地帶。

適巧今天今天又有一則新聞說北北基要統一「一卡通」,這是好事,所以是台北票證想當老大了,其他票證都當老二,其實也沒錯,只要台北票證的規模最大。

至於,交通部的一卡通計畫,早不曉得被我塞到哪顆硬碟,不過這時候看起來,怎老花一堆納稅人冤枉錢,做一推冤枉事呢?






北基一卡通 年底可完成


有鑑台灣一日生活圈漸成,台北智慧卡公司正計畫將悠遊卡與基隆交通卡、桃竹苗台灣通、台鐵電子票證、中彰投e通卡等,進行多卡互通合作整合,其中與基隆交通卡整合,可望年底前先完成。


台北智慧卡公司指出,基隆交通卡系統由該公司規畫建置,系統作業流程與台北相近,採用相通安全模組,僅內部欄位為符合交通部二版規定有所差異,將配合基隆市選出新任市長後,雙方即可定案。


桃竹苗地區所使用的「台灣通」,由台灣智慧卡公司規畫建置,不過,桃園縣政府有意方便台北桃園通勤民眾使用,將另規畫「桃園悠遊卡」,可同時在兩地使用。


至於台鐵電子票證現正規畫中,預計將優先建置西部幹線電子票證,台北智慧卡公司除協助規畫,也積極爭取悠遊卡可作為搭乘台鐵付款工具。另外,台灣智慧卡也於中彰投建置電子票證系統「e卡通」,台北智慧卡公司也將著手接洽討論合作事宜。


台北智慧卡公司總經理林志盈表示,全台IC票證蓬勃發展,民眾如要攜帶各種票卡十分不便,包括ETC電子收費、高鐵等票證系統,都是未來推動整合的方向,期望達到「一卡在手、全台悠遊」。


【2007/04/23 聯合報】


Mr.Economic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怡克納米斯  2007.04.17
我內人常說我料事如神,我教的那班大學生也覺得怎有些事我兩三年前就可以料到,但我經常猜股票猜不準,在量子學上有著明的希信柏(Heisenberg)測不準定律(Principle of Uncertainty),或許我該發明個怡克納米斯股票猜不準定律。最近被罵到臭頭的,是我叫內人把中鋼股票賣掉,沒想到鋼價大漲,被罵到臭頭。
看禮券的問題,早在兩年前的今天就投書了,相關文章請參閱:
商品服務禮券 定型化契約之影響
我大致認為,如果是強制性的話不外乎業者只好走銀行屢約保證和信託,但是這兩項都有成本。
屢約保證的成本:
業者的整體發行成本應加計發行成本、保證手續費及保證金之機會成本,試算出於預付機制設計下之禮券或儲值卡發行之淨現值,才得以評估發行禮券或儲值卡是否具有效益。
銀行信託的成本:
此項規定大抵是將發行額度之全部,全數存放於信託帳戶,並支付信託手續費。該項限制對於發行業者而言,除了發行成本之外,亦須支付信託費用,以及信託資金的機會成本和投資風險,其特色類似於第一項限制,惟其不同之處在於該項保證或信託帳戶的資金利得和風險,前者為保證金的孳息利得且並無風險,後者為信託之投資利得但也有投資風險,方以試算出於預付機制設計下之禮券或儲值卡發行之淨現值,才得以評估發行禮券或儲值卡是否具有效益。
所以,不管左算右算,發行業者總是有成本的。
我那班聰明的學生馬上就知道,發禮券和儲值卡就是預收資金,方便籌措營運基金,但要是向銀行借錢和向消費者借錢的費用比較低的話,你要向誰借錢?
答案當然呼之欲出了!



禮券改制 誠品愛買京華城停發
【經濟日報/記者呂郁青、黃啟菱、陳秀蘭/台北報導】


禮券新制衝擊零售業,業者資金成本大增,誠品、愛買、京華城都暫停發行禮券,太平洋SOGO與遠百則降低大額禮券折扣,消費者福利跟著縮水。


「零售業等商品禮券定型化契約應記載事項」規定本月1日上路,所有商品禮券均須由金融機構提供足額履約保證。該規定指的商品禮券是,由發行人記載或圈存一定金額、項目或次數憑證、晶片卡或其它類似性質的證券。


過去業者賣禮券好處是可以預付款項,再投資利用,但現在業者不管是交付信託或是銀行履約保證,都要足額提撥。經濟部商業司副司長高靜遠指出,足額保證金就是廠商必須將其發行的禮券金額,百分之百提信託,以確保消費者權益。他說:「沒有灰色地帶。」


業者因減少了預收款項的資金流通靈活度,且每賣100萬元就要把100萬元存在銀行,還要付給銀行信託保管會或是履約保證金,資金成本大增。


業者舉例,以前為提高消費者回購率,每100萬元禮券,可能只賣給消費者97萬元,但是現在資金成本提高,賣愈多資金被「凍結」愈多,業者縮減福利因應,反而不利消費者。


京華城才在3月大張其鼓要販售電子儲值卡,新制上路後,消費者到櫃上卻買不到電子儲值卡,京華城坦承受到新制影響,內部尚在研議相關事宜,是否會恢復發行,業者說,「還不確定。」


遠東集團旗下的愛買與遠企,已不再自行發行禮券,為解決愛買與遠企的禮券問題,遠東百貨決定發行新版遠百禮券,將可擴及集團底下的愛買、遠企及太平洋SOGO百貨,半年內,太平洋SOGO的禮券也可以到遠企與愛買使用。


遠百將禮券折扣門檻從10萬元提高到50萬元,原本購買50萬元以上就有4%的折扣,降低到3%。太平洋SOGO原本購買10萬元禮券就有2%折扣、40萬元以上則有3%,現在則要50萬元以上才有3%折扣。


百貨公司對禮券所帶來的業績頗倚重,約占總體業績兩、三成,因此雖然遠百、太平洋SOGO「勇敢」降低禮券優惠,新光三越卻不敢輕舉妄動。新光三越已將禮券信託業務交給台新銀行,並依法採取100%信託,維持50萬元以上的2%折扣優惠。另外,生活工場去年底開始推行電子禮券IC卡,並在4月取代紙本禮券。


【2007/04/17 經濟日報】

Mr.Economic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文/怡克納米斯  2007.04.16 《巷子口經濟學》系列


前天,在研討會上聽到盧秀燕立委提到為何女人上公廁要收錢?於是她誓言要性別平等取消收費,後來又立法通過,爾後公廁男女比例(指有門的比例)要用1:3的方式建造。

我念的是經濟,想想這一定有些想法造成要女廁要收費,但丈二金剛總是摸不著頭緒,各位有解答嗎?透過 Google AdSense 使您的網站產生收益

參考網址,盧秀燕立委的部落格:
http://www.wretch.cc/blog/showyann&article_id=7019274


Mr.Economic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上週,我教的那一班大學生問我台灣的「雙卡風暴」銀行的損失有多少?實際的數字並不是很清楚,但官方說法是2500億左右(這算是保守說法嗎?),大約等於12.5家金控的資本額(規定一家金控資本額為200億)。


這倒是讓我想到四年前受蘋果日報邀請在評論版撰寫財經評論,我提出了高利率其實是民法根本沒修訂的問題,關於這點得好好感謝當年教我民法的老師,讓我N年之後還對民法相當熟悉。


翻閱舊文之後才發現,當年我的批判已經對雙卡風暴進行預測,恐怕引爆金融危機,現在看起來,大概會驚嘆我的料事如神。但可惜的是,我還是對股市大盤不甚了解,否則我也可以去當個名嘴,猜股市明牌了。



現金卡高利率誰的錯


 

92.07.01 蘋果日報評論版 鍾文榮



從民國88年萬泰商銀首次發行現金卡以後,根據財政部的統計資料指出,截至今年2月底止,計有26家銀行開辦此項業務,總發卡量240餘萬張。全體現金卡授信餘額為915億元,財政部宣稱此數據尚在「合理範圍」內。



發卡銀行利潤超額

假設這餘額在一年內被償還,光是商業銀行收取的利息收入就高達183億,平均每家收入就有7億。為何每家銀行的現金卡貸款利率都逼近年利率20%?根據民法債篇第205條:「約定利率,超過週年百分之二十者,債權人對於超過部分之利息,無請求權。」這就是上限的由來,和商業銀行經營成本根本完全無關。這利率上限,自民國16年後就不曾再修訂過。



經濟學上對於利率的水準多假設是根據市場供需情況而定,但現金卡是無擔保的小額信用貸款,為何利率會這麼高,財政部的解釋是「各銀行係依其經營成本、競爭業務及客戶風險之差異性,透過市場競爭機制,訂定其現金卡之利率。」然為何每家銀行的貸款利率都相差無幾,難道是每家銀行的經營成本都略同?這恐怕是很容易被質疑的部分。既然法律有上限規定,只要將年利率水準訂在接近20%,或者乾脆訂在20%的法定上限。



以目前利率水準而言,所代表的就是發卡銀行享有「超額利潤」,既然商業銀行有法律保障享有超額利潤,也就沒有一家銀行願意根據「經營成本」來精算貸款利率了。





貸款者多是弱勢族群

現金卡約定利率就是貸款人一體適用,不管信用是否良好,適用利率大家一律一樣。但是既然大家的信用條件不一樣,就表示是信用好的去「補貼」信用差的。另外就是因為要大量發卡,為減低發卡銀行的交易成本,一體適用約定利率是對商業銀行最好的選擇,既然對商業銀行有利,那就是對持卡人不利。



過去76年來的年利率上限訂在20%,以現今的經濟情況,再適用本來就有相當大的質疑,難道台灣的經濟現況是停留在民國16年的大陸經濟表現。以商業借貸為例,超過年利率20%就是所謂的高利貸,但是在現今市場均衡利率「微利」時期,年利率20%的上限管制基礎,顯然就是超級高利貸。



發卡銀行所採取的商品策略就是低需求彈性的方式,所容易吸引的貸款族群大部分傾向於對利率水準不敏感的,再包裝成日利率萬分之五的行銷手法擴大發卡市場,降低敏感度。既然吸引的族群都是對利率不敏感的,這也表示在銀行「逆選擇」的情況之下,所吸引的有可能大部分是債信不良者,一不小心就會提高經營的風險成本,引發金融危機。



貸款者多半是屬於社會相對較弱勢族群,造成的社會問題與成本,該是政府重視的問題,而不再老是「說說而已」! 透過 Google AdSense 使您的網站產生收益




Mr.Economic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文/怡克納米斯 2007.04.10


研究儲值卡和禮券也好幾年了,在當年寫這種研究論文大概會被笑做「冷門」,豈料今年市場上出現了重大轉變,其中之一就是禮券的管理。


殊不知,禮券其實就是消費者預付一筆金額取得的購買額度,但是因為過去無法可管,產生業者經營不善便捲款潛逃的事件不斷,因此呢,才有禮券三八點的辦法出現,但是遲遲無法公告,乃因牽涉太多因素,以及業者的反彈。


學生問我到底禮券是怎麼一回事,在我解釋之後才恍然大悟,不過我也指出,在法令通過之後,業者是否遵循以及銀行願不願意接受屢約保證的業務,看來變數還很大。




公佈單位:經濟部商業司
公佈日期:96/03/20


經濟部 令


發文日期:中華民國96年3月19日

發文字號:經商字第09602405691號


本部於中華民國九十五年十月十九日以經商字第09502428980號公告之「零售業等商品(服務)禮券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本部補充解釋如下,並自九十六年四月一日生效:


一、應記載事項第二點所定「禮券內容表彰之金額」、「持本禮券可依面額」及「本商品(服務)禮券所收取之金額」原則上係以商品(服務)禮券表彰之金額(即「禮券面額」)為準。


二、應記載事項第二點規定「應記載於禮券正面明顯處」,所稱「記載」係指使履約保證內容能固著於禮券本體上並具固著性及顯著性之方式。


三、應記載事項第二點第一種規定銀行履約保證之方式,禮券發行人發生宣告破產、撤銷登記或歇業等事由,致無法履行交付商品或提供服務之義務時,保證銀行應即對禮券持有人履行保證責任。


四、應記載事項第二點第三種履約保證方式所稱「專用」,係指供發行人履行交付商品或提供服務義務使用;具有風險性之運用,例如投資股市、公司債、不動產等,非屬「專用」之範圍。又有關信託專戶受益權之歸屬,如以他益信託方式辦理,以禮券持有人或消費者為信託受益人,自符規定;如以自益信託方式辦理,基於應記載事項第二點第三種信託專戶履約保證之目的在於保護禮券持有人,禮券發行人發生宣告破產、撤銷登記或歇業等事由,致無法履行交付商品或提供服務之義務時,其受益權應歸屬禮券持有人,以符信託專戶專款專用之目的;至於信託契約之內容,應由受託人與禮券發行人,本於此一規定之本旨,合理訂定。


五、基於履約保證係應記載事項之一,屬法律強制規定,禮券發行人採行某種履約保證方式後,自不得隨時任意終止。惟禮券發行人得在選擇並完成他種履約保證方式後,再行終止原先所採履約保證方式,並應於轉換履約保證方式時辦理公告周知相關事宜。


六、「零售業等商品(服務)禮券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規定自中華民國九十六年四月一日起生效。中華民國九十六年三月三十一日以前所發行之商品(服務)禮券,無「零售業等商品(服務)禮券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規定之適用;惟應適用民法第一百四十八條誠信原則、權利濫用之禁止,消費者保護法第十二條顯失公平契約無效及公平交易法第二十四條欺罔或顯失公平行為之禁止等規定。


七、零售業發行之單純性之商品(服務)禮券係屬無記名證券,依民法第七百二十八條規定,無利息、年金及分配利益之零售業單純性之商品(服務)禮券,於遺失、被盜或滅失時,並不適用民法第七百二十條第一項掛失及同法第七百二十五條聲請公示催告止付之規定;至於零售業結合會員卡與單純性商品(服務)禮券雙重性質及功能而發行之儲值式(複合式)晶片卡,因具會員姓名或其他足資辨別之特徵,非屬無記名證券,自有民法第七百二十條第一項及第七百二十五條掛失止付規定之適用。








相關新聞:http://mag.udn.com/mag/money/storypage.jsp?f_ART_ID=61990



Mr.Economic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到7-11消費 電子錢包也通

 

【經濟日報/記者呂郁青/台北報導】 2007.04.10 03:21 am

 

 

中國信託商銀與統一超商合作的電子錢包開跑,到統一超商消費不再需要帶現金,中信銀預計將可取代4%現金使用量,發卡量上看250萬張,下半年星巴克、康是美等通路也可望使用電子錢包,由台新銀等四家銀行推出的全家便利超商悠遊錢包,最近也祭出各式優惠迎戰。


中信銀與統一超商合作推出的icash wave Q.PAY電子錢包開跑後,4,500家7-ELEVEN門市都可以使用電子錢包感應信用卡,四秒內結帳,不用再掏零錢。


中信銀信用卡卡處處長張智銓說,500元以下消費使用電子錢包,超過500元就可自動轉成信用卡消費,下個月帳單再付款,而且2,000元以下的信用卡消費都不需簽名,將可加快結帳速度。


張智銓表示,預計今年電子錢包可以取代4%的現金市場,依統一超商一年1,000億元營收(扣掉不能刷卡的代收業務)來看,今年可望有40億元是由電子錢包支付。不過,消費者要注意的是,電子錢包都是採取自動加值的方式,要等到電子錢包在當次消費時,餘額為負數,才會自動加值,每次加值固定加值500元,中信銀會收取1%的手續費。


中信銀估計,每天要有15萬筆電子錢包交易,才會損益兩平。中信銀目前共有九種信用卡可優先申請升級轉換為icash wave Q.PAY電子錢包感應信用卡。


【2007/04/10 經濟日報】






文/怡克納米斯 2007.04.10


上面這是一則電子錢包的新聞,不過呢,消費者必須知道當信用卡和儲值卡合併發行的時候,當儲值卡裡的餘額不足以支付消費時,則會從信用卡的額度裡Auto load一筆消費金額到儲值卡,消費者還是要支付儲值手續費。因此,在大額付款時使用的是信用卡的功能,小額支付時使用的是儲值卡的功能。


雖然儲值卡和信用卡結合,消費者可望省去一筆購卡費用(以i-cash為例是一百元)但是爾後儲值時,必須支付儲值手續費給發卡銀行,不像以前用人工儲值是免費的喔,(悠遊卡儲值也是免費的),這點消費者必須清楚知道到底哪裡不一樣?


以我的觀點而言,儲值卡的功能越簡單越好,綁信用卡發行,是否會像銀行業者那麼樂觀,還需要一段時間觀察了。

Mr.Economic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文/怡克納米斯 2007.04.10


最近,銀行又開始熱衷發行所謂的「電子錢包」,這種電子錢包其實就是由銀行發行的「電子現金儲值卡」,只不過呢,這種儲值卡是和信用卡一起發行,這樣一來,的確減少了銀行的發卡成本,但是卻也額外增加了消費者的消費風險。


其實,以悠遊聯名卡而言,內頭藏了兩個錢包,但又並不相容,一種是符合電子現金儲值卡的電子錢包,一種是可以搭乘捷運公車的悠遊卡,消費者必須分頭儲值,無法兼容,於是乎,要是卡片遺失的話,損失的部分就是兩張儲值卡的餘額總額,以及掛失的成本,銀行必須如實告知消費者才行。


以儲值卡而言,本質上是匿名的,所以一經遺失就視為現金遺失,所幸悠遊聯名卡的儲值卡要是遺失的話可以向發卡銀行申請回贖,不過呢,得先掛失並在信用卡到期之後才會將該筆金額還給消費者,這一來,這筆餘額恐怕得在銀行冷凍好幾年了。





電子錢包》離線交易風險大、儲值有上限

 

【聯合報/記者孫中英】 2007.04.10 03:21 am

 

 

持卡人刷信用卡時,是採「連線交易」,因為連線,銀行可在第一時間確定卡片是否有效、有無遭盜刷,但持卡人使用「電子錢包」時,卻是採「離線交易」;離線交易風險大,限制也多。


根據規定,銀行業若推出有「重複儲值」功能的電子錢包時,每張卡「電子錢包」儲存金額上限是新台幣1萬元,不過,大部分銀行現在都壓低這個上限,例如悠遊聯名卡中的「悠遊錢包」,每次加值,最多就是500元。


電子錢包的儲值金額,錢從哪來也有限制。目前各銀行都採「信用卡自動加值」,例如一張悠遊聯名卡信用額度10萬元,悠遊錢包自動加值時,就從10萬元額度中自動加值500元過來,消費者下次信用卡帳單中會出現這筆500元交易紀錄。


一個電子錢包,可加值幾次?基本上,只要是晶片信用卡,就可多次重複加值,但目前悠遊聯名卡限制一天只能加值一次。而中國信託的中油聯名卡、及與統一超商合作的icash wave,已經打開一天只能加值一次的限制。


一般信用卡剪卡,卡友只要填妥剪卡同意書,自行剪斷卡片銷毀即可;但附加有「電子錢包」的晶片卡,手續比較麻煩。持卡人剪卡前,要先向銀行申請停用,銀行即停止電子錢包加值功能,而且持卡人要保持晶片完整性,用掛號將卡片「完整」寄回銀行,如果晶片內,還有沒用完的電子錢包餘額,銀行會把餘額轉回到持卡人的信用卡帳上。


【2007/04/10 聯合報】




Mr.Economic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怡克納米斯  2007.04.06
 
虛擬貨幣本來就是三不管,原因無他,只是一堆無意義的「電磁記錄」而已。果真如此嗎?玩家們可不以為然,虛擬貨幣已經發展到貨幣的性質,不僅可以充當交易工具,也有價值的標的可言。
至於哪三不管呢?至少有這幾個機關:經濟部工業局、金管會銀行和中央銀行局,前者是管軟體的主管機關,後面兩個一個管銀行的機關,另一個是管貨幣的機關。
虛擬貨幣的犯罪問題,我也在新書裡充分討論了,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買來看看,在此就賣個關子了。透過 Google AdSense 使您的網站產生收益
 
三不管地帶 虛擬貨幣恐引發新金融犯罪


網路盛行,各式各樣的電子貨幣流通量日益增加,當虛擬貨幣真的能換成真實金錢,引發洗錢、犯罪的空間,台灣卻沒有主管機關管轄,國內法院也判決竊取網路遊戲寶物有「對價」關係,三不管地帶會不會產生「新金融犯罪」型態?


根據華爾街日報引述,全球虛擬貨幣估計達20億美元,國外經濟學者指出,這種虛擬貨幣當流通量愈來愈大,而且可以跨平台交易、買賣愈來愈多網上貨品,已經有準貨幣的樣態,甚至可能引發通貨膨脹問題。


不少人認為,「不過就是遊戲嘛!」跟洗錢、通貨膨漲會有什麼關係?遊戲業者解釋,過去寶物、遊戲點數都只能在封閉式系統玩(單家業者、單個遊戲),頂多是玩家之間的買賣,但在博弈類商品更加普及化,網路拍賣平台也十分熱門,開始加速虛擬貨幣的流通性。


只要人們信任虛擬貨幣的發行機構,這種貨幣就能像真實貨幣一樣發揮效用。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大陸的騰訊的Q幣,前騰訊台灣區主管表示,騰訊是大陸最大即時通與休閒遊戲業者,也是拍賣、網路商家,Q幣在網路上幾乎什麼都能買到。


根據外電報導,在Q幣出現這種情況,Q幣實際上就變成一種與人民幣同時流通的準貨幣,從理論上來說,當大量Q幣進入流通後,相當於中國總體貨幣發行量大幅增加,這將導致通膨。


業者可能也沒想到,當初虛擬創造的貨幣,竟然能在真實世界中流通,台灣第一個將虛擬貨幣打響名聲的線上遊戲「天堂」,就成為橫跨兩岸、集團性的犯罪,從網路將線上遊戲的寶物或錢幣盜走,透過設在兩岸的人頭帳戶洗錢,月入百萬元,成為最新的犯罪手法。


這才是去年的事,天堂遊戲盜寶集團利用木馬程式,將玩家的帳號和密碼跨海傳輸到大陸,竊取「天幣」和裝備,天堂的玩家主要在台灣,就曾有一名玩家一次被盜走天幣30多億元的高級裝備,依照當時天價的「匯率」來計算,等同新台幣約10多萬元,創下被盜寶最高金額的紀錄。


三年前,立委殷乃平曾提案修法中央銀行法,將把電子貨幣的職權,列入央行的管理範圍,落實管理電子貨幣的發行與支付清算體系。


殷乃平認為,央行不僅應該訂定辦法,管理電子錢包或商店提供的儲值點數,對網路世界中交易的電子貨幣,例如電玩「天堂」中使用的天幣,也應該納入央行的管轄範圍,不過,最後不了了之。


【2007/04/06 經濟日報】

Mr.Economic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文/怡克納米斯  2007.04.06


最近戲谷玩家的虛擬貨幣莫名其妙地被伺服器沒收,這點出了虛擬貨幣的最根本定義問題,那就是虛擬貨幣是不是財產?


過去,虛擬貨幣是不是財產有兩種說法,一則說是,一則說不是,關於這點討論,我在新書裡「發現虛擬貨幣藏寶圖」有充分的討論,總的來說,虛擬貨幣根據貨幣理論,應該算是貨幣,一種有價值的交易工具,所以應該是財產。


至於虛擬貨幣所產生的社會與經濟問題,如洗錢等犯罪問題,我也充分討論了,網路是無國界的,虛擬貨幣換現金用來洗錢不無可能,不過現今看來,政府連儲值卡都一籌莫展,要看中央銀行管管這個虛擬貨幣,短時間看來,恐怕是緣木求魚了。透過 Google AdSense 使您的網站產生收益


虛擬貨幣換現金 黑市投資工具 

 

【經濟日報/記者李立達、呂郁青/台北報導】

 

線上遊戲的貨幣與虛擬寶物,自成一種特殊經濟體系,玩家各自憑藉本事與經驗,在遊戲中過關或打怪,獲取寶物或貨幣,再藉由網路拍賣換取實質貨幣。

(本報系資料照片)

從天幣、金幣到Q幣,每個遊戲都能換成現金,不過,由大陸網路業者騰訊發行的Q幣由於可以拿Q幣買賣的東西從買遊戲中的寶物,到現實生活中的花束、下載手機鈴聲等,流通性最高,也最為搶手。


最近大陸網路虛擬貨幣Q幣「幣值」大漲,從過去網路上用0.5元人民幣就可以買到1元Q幣,最近大漲到0.7元,關鍵點是在今年2月,大陸央行發起針對虛擬貨幣交易行為的專項打擊行動,呼籲有關企業停止交易,以防被不法分子用來洗錢,意外推升Q幣的身價。


騰訊前台灣區總監羅弘旭表示,騰訊是以1元Q幣賣1元人民幣銷售遊戲點數,不過,因為騰訊賣給經銷商是以0.5元人民幣價格批發,才會產生價差,但最近Q幣實在太紅,騰訊提高批發價0.92元,也進一步推升Q幣的身價。


台灣最早是遊戲橘子發行天堂遊戲中的天幣最搶手,最近熱門的則是「金幣」,金幣是由國內休閒遊戲龍頭戲谷發行,在戲谷旗下遊戲均要使用戲谷金幣,兌換金幣為1元新台幣可換100元金幣。不過在線上拍賣的黑市,目前戲谷金幣喊價為1元新台幣換400元金幣,包括目前經營線上麻將遊戲的億泰利、鈊象,均以虛擬貨幣作為遊戲運作交易品。


戲谷在3月底發生當機,「沒收」了150億元虛擬金幣,玩家聲稱換算新台幣合計損失超過1.5億元,向戲谷抗議,這也突顯網路虛擬貨幣實在需要納入管理,羅弘旭提醒玩家,現在沒有法令保障,雖然這些虛擬貨幣在網路上的身價不低,也不宜當成主要的投資工具。


業者指出,遊戲愈受歡迎,貨幣叫價愈高,不過上市時間愈長,貨幣發行愈多,幣值愈低,以目前遊戲「天堂」為例,最高峰時,天幣與新台幣可至1,000比1,隨「天堂」今年邁入上市第七年,天幣的幣值已經降至25,000比1。


至於拍賣「虛擬寶物」,則為玩家賺錢的另種途徑,有經驗的玩家,依靠時間與技巧,在遊戲中獲取虛擬寶物,再藉由拍賣網站,比如線上遊戲「寶物交易」8591網站,賣給其他玩家,以高人氣遊戲「黃易群俠傳」為例,目前黑市拍賣價格最高的寶物為「加14藍武」,每把價格喊至10,000新台幣,「天堂」去年周年慶發行的虛擬寶物「暗黑雙刀」,目前黑市更喊價至20多萬元,價格令人咋舌。


【2007/04/06 經濟日報】

Mr.Economic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文/怡克納米斯 2007.04.04 《巷子口經濟學》系列


同學的MSN上的大頭貼突然出現一個亮眼的女生,原來是她的學妹,她問我的看法認為這樣的學妹算不算美女呢?透過 Google AdSense 使您的網站產生收益


照理說,亮眼的女生應該可以歸類為泛美女一族,但不盡然是美女,就我看來美女的定義太過籠統,就像我們搞研究的人認為「質化」和「量化」的爭議一樣,美女是質化的定義,不曉得有誰提出美女量化的定義?充其量我只聽過黃金比例,但這只是身高的比例而已吧?就像情人眼裡出西施,很難被定義。


她問我,為什麼男人總喜歡看美女?這倒是真話,那個男人不喜歡看美女呢?這種免費的外部經濟效果,不看白不看吧!


我又被問了,男人會不會追美女呢?關於這點,過去有個經濟學笑話說,老教授和菜鳥教授一起走在路上,菜鳥教授說看到路上有10元美金想去撿,老教授說,怎麼可能,要是路上有10元美金,早就被撿走了,哪輪到你?


10元美金和美女道理很像,男人會認為美女通常追求者眾,哪輪到他呢?但,美女不見得有人追啊。


美女會不會比較寂寞呢?我不知道,至少我沒追過林志玲,想必她也看不上我這窮酸小子。


如果想追美女的話,策略上是這樣,男人,凡是美女你就追吧,看起來機會多的很喔!至於我,算了,我早死會了,哈哈!

Mr.Economic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文/怡克納米斯 2007.03.27


這個時機談虛擬經濟或者是虛擬貨幣都是一個熱門話題,湊巧,我也在去年底寫完「發現虛擬貨幣藏寶圖」這本書,並順利在二月底出版。


有些在銀行業服務的主管們問我,虛擬經濟真的可以獲利嗎?我認為有供需存在的市場就可以獲利。


對於第二人生的撰述,我在新書裡寫了一章的篇幅用來介紹第二人生(second life)的情境,每個人的撰述方向不同,所表達的大概都是不可忽視這個快速崛起的新興經濟體。


但是,虛擬經濟要是發展到符合「擦鞋童理論」時,大概就是虛擬經濟體發展到成熟的時候了,這時候你問我會不會賺錢,我大概只會說,錢可能都被賺走了吧!透過 Google AdSense 使您的網站產生收益




從虛擬平台賺進實體鈔票 企業開啟獲利「第二人生」
作者:賴珍琳


國外幾家大企業紛紛進駐虛擬線上3D互動平台《第二人生》(Second Life),使得它儼然成為一個具有經濟產值的虛擬社會,並反向牽動真實社會的經濟力量。開發者林登實驗室(Linden Lab)估計,光是二○○六年就有約六千萬美元價值的「產品」在這裡交易,並超過七千家正式進駐《第二人生》的企業,已具有獲利能力。


自二○○三年七月創立以來,《第二人生》以驚人的速度蓬勃發展。至二○○七年三月份,已經有四百五十萬名使用者註冊,近六十天內登入的使用者已達一百六十萬人次。


「《第二人生》已經不只是一款遊戲而已了!」英國雜誌《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這麼說。的確,在知名大企業帶領之下,《第二人生》早就成為一個新平台,是新商品、新服務,甚至是新事業的原生地。



虛擬消費,實體受惠



不少知名的消費性品牌與精品,將《第二人生》3D虛擬空間當作一種最新的行銷工具。例如迪奧(Dior)最新一季的產品尚未公開發售前,會先在《第二人生》上的Belladone島展示,隨後再至巴黎的橙樹博物館展出,然後才進入實體銷售。


另一股風潮則是延伸出虛擬品牌,包括銳跑(Reebok)、愛迪達(Addida)、American Apparel(美國時尚T恤品牌)、豐田汽車(Toyota)等知名品牌開始大舉進駐《第二人生》,並成立商場,為《第二人生》上的居民販售虛擬商品。


這些品牌的操作手法是,將《第二人生》當作試銷場所,同時虛擬世界中的消費者,也可以在實體世界消費時得到優惠。銳跑的作法更進一步,可在《第二人生》中為居民客製化球鞋,這些居民又可以在現實生活中購買到這些獨一無二的產品。豐田則是在芝加哥汽車展與《第二人生》中,同步發表最新款車Scion xB。當然消費者在現實生活與虛擬世界中,都可以買到這款最新、最拉風的車款。



媒體派記者報導真實新聞



二○○六年十月,資訊大廠昇陽電腦(Sun)在《第二人生》中舉行了一次虛擬記者招待會,這場記者會由IT媒體集團CNet提供虛擬會議場所,並且訪問昇陽遊戲部門主管梅里西諾(Chris Melissinos)與研發長凱吉(John Gage),當時他們都以《第二人生》中的Avatar(虛擬模樣)身分接訪。


之後路透社(Reuters)開始在《第二人生》派駐專屬記者,並正式成立新聞分支機構,以文字、圖片、視訊等各種形式發布新聞。除了向《第二人生》上面的居民報導虛擬世界的新聞之外,也向居民報導真實世界的新聞,從此路透社成為真實世界與虛擬世界並行運作的新聞中心。路透社之後,《連線》(Wired)雜誌也宣布在《第二人生》中設立營運組織。


對於音樂市場而言,最新的行銷工具則是結合MV(音樂錄影帶)與互動遊戲。華納(Warner)唱片以互動模式在《第二人生》中發行新專輯《Begin to Hope》,當居民造訪新專輯所打造的專屬空間時,隨著樂曲意境的推展,空間中的情境也有所不同。



資訊大廠網路直銷更順暢



線上教育也在這裡找到了新天地,哈佛大學是第一家在這裡開課的教育單位,提供遠距教學課程。開發者林登實驗室也已在此虛擬世界創建了一塊校園島,免費提供進行教學之用。目前據估計全球計有五十多家大學進駐。


全球個人電腦大廠戴爾(Dell)則將賴以成功的BTO(Build to order)模式延伸至3D虛擬世界。戴爾島是他們的虛擬生產廠房,使用者可以在這裡自行組裝真實或虛擬PC。戴爾主打針對遊戲玩家推出的高階XPS系列產品,使用者可以用林登幣(《第二人生》流通的虛擬貨幣)購買自己打造的虛擬PC,但訂購真實的PC只能使用美元。虛擬PC還有專屬的遊戲,例如可以幫助居民找到其他線上居民,或讓使用者順利完成一些簡單任務。戴爾的作法成功結合了在真實世界中網路直銷模式,以及《第二人生》流行的虛擬商品販售行為。


然而IBM卻是將《第二人生》當作新事業在經營。這家全球資訊服務業巨人最近宣布將斥資一億美元的「Innovation Jam」計畫,希望讓IBM從傳統的2D時代進入到3D時代。他們在《第二人生》的平台買下十二座島嶼,作為員工訓練、線上會議、研發中心、行銷與其他商業活動之用。


兩千多位參與此一計畫的員工,每周都必須在這些虛擬場景中,和同事舉行線上會議、與客戶見面,甚至是進行下班後的休閒活動。自執行長帕米沙諾(Sam Palmisano)以下的IBM高階主管,人人都有一個Avatar角色。根據美國《商業週刊》(BusinessWeek)的看法,IBM這項舉動意義深遠,已經不單純是一項公關活動,更為未來的商業服務模式埋下伏筆。


「這一代成長於電玩世界,當他們進入工作領域時,也會將虛擬世界的經驗帶進來。可以想像未來世界將是工作結合娛樂,虛擬與現實交錯的時代。」IBM科技研究院執行研究顧問麥克戴比(Doug McDavid)這麼說。



網路世界產生下一波革命



「這是一種顛覆!」卡布(Mitch Kapor)這樣說。卡布目前是林登實驗室的董事會主席,他在一九八○到一九九○年代發表了Lotus試算表,在個人電腦革命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他認為以《第二人生》為首的3D虛擬世界,其革命性可與個人電腦、網際網路等劃時代的發明相提並論,這些曾是「少數人使用」的科技,如今都已走入人生,並開始改造主流社會。


正如《第二人生》創始人羅斯道爾(Philip Rosedal)接受《連線》雜誌的採訪時,自豪地說:「我們不是在做一款遊戲,而是在建造一個國家。」


Mr.Economic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怡克納米斯 2007.03.27


玩On line game可以賺錢嗎?我認為是可以的,從虛擬經濟的供需立場來看,有需求有供給當然就會有市場的存在,要是很多人認為這個市場可以賺錢的話,當然會吸引更多人投入這個虛擬經濟市場,所以,遊戲裡賺現金並不是一件很稀奇的事。


當市場成立時,貨幣的供需就成為一種交易的必備工具,這和現實生活本來就很一致,貨幣是一種價值中介或者是標的,透過貨幣的交易,買賣雙方的交易成本就會降到最低,這當然是虛擬經濟體所樂見的。


下面這篇文章我覺得作者的看法和我一樣,虛擬經濟還是供需的問題,可不是嗎?透過 Google AdSense 使您的網站產生收益





虛擬變現實,遊戲賺現金
 隨著遊戲從單機進入網路、線上遊戲的時代,虛擬遊戲中的一切就開始變得有價值,無論是遊戲的帳號、角色,遊戲中稀有的武器、裝備、道具,或是遊戲中使用的貨幣等等...
遊戲原本是用來休閒的,在單機遊戲的時代裡,從來沒有人想過有那一天玩遊戲也可以賺錢。不過隨著遊戲從單機進入網路、線上遊戲的時代,虛擬遊戲中的一切就開始變得有價值。無論是遊戲的帳號、角色,遊戲中稀有的武器、裝備、道具,或是遊戲中使用的貨幣等等,隨著線上遊戲成為大眾的娛樂之一,也變得越來越有價值。這種虛擬變現金的狀況,對遊戲是好是壞,其實是很難判斷的。而玩家靠遊戲賺現金,這樣的作法到底正不正常,其實也很難說是好是壞。就讓我們來看看造成這現象的原因。


線上遊戲的一大特色,就是需要玩家投資時間來換取遊戲中的等級、財富、道具等等的。這種隨著付出時間的多少而有收獲上的差異,在某個程度上來說是存在著某種的公平性。不過,線上遊戲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這樣的特性對於沒有時間或是沒有耐性的玩家來說,彷彿永遠都沒有辦法享受到遊戲中高等、有錢的機會。因此伴隨著這類玩家的出現,開始有人用遊戲中虛擬的物品、遊戲中虛擬的貨幣開始換現金。像是有名的《暗黑破壞神2》,遊戲中稀有的裝備就經常可以在國外的拍賣網站上看到。而線上遊戲的領域裡,由於這一類的商機驚人,甚至還有專門的網站在做這一類的仲介生意。



由於這樣做有利可圖,開始有玩家藉由玩遊戲來開始賺錢。在線上遊戲還普遍是月費制的時代裡,我們經常可以發現一部份的玩家總是有辦法一毛錢都不用花。他們靠著在遊戲裡努力的打怪賺錢,然後用這些遊戲中的虛擬貨幣和其他手上缺乏遊戲貨幣的玩家交換遊戲的點卡,這樣子他們就可以用這些點卡來繼續進行遊戲。而部份投資更多遊戲時間或是技術更好的玩家,則是在遊戲中努力的獲得各種高檔的虛擬寶物,然後將這些虛擬寶物用現金賣給其他的玩家,然後再用這些現金去購買點卡繼續進行遊戲。無論遊戲廠商如何的禁止線上遊戲中虛擬和實體間的交易,這樣的行為在『有需求就有供給』的情況下其實一直存在。特別是線上遊戲的世界裡原本就存在著供玩家交易的機制,因此當遊戲中的虛擬貨幣、遊戲中的道具是可交易的狀況下,這樣的行為其實是無法阻止的。



 


角色扮演遊戲的特色其實是在『角色扮演』這四個字,換句話說,人物的成長過程其實也是角色扮演的一部份。可惜的是,目前線上遊戲大多數的玩家都不願意體驗這個過程,拿到遊戲的第一件事就是『衝等』,彷彿玩遊戲的目的就是升到最高等似的。會造成這樣的現象,不知道是不是和台灣傳統的考試制度有關,使得許多玩家進入遊戲也只想要『考第一』。偏偏線上遊戲無論是遊戲中的虛擬貨幣、或是遊戲中打倒大頭目才能取得的高等道具都是需要靠時間來換取的。因此這些虛擬和現實的交易,從原本單純的買遊戲幣、買遊戲道具進化到買高等的角色、代練等多種不同的交易。也因為在虛擬的遊戲世界中可以賺到現實社會的金錢,因此使用外掛、盜帳號等狀況也隨著產生。在中國,甚至有大規模的打錢工存在,使得虛擬遊戲世界裡的規則不斷的因為現實金錢的誘惑而被破壞。



老實說,如果是單純的憑時間在遊戲中賺取遊戲內的虛擬貨幣、高價的道具來換取金錢,這樣的行為對於線上遊戲的傷害其實並不大。只不過伴隨著這樣子的行為出現的各種線上遊戲的行為,造成了目前我們可以看到的各種亂象。隨著線上遊戲由原本的『月費制』進入目前的『免月費制』,虛擬和現實的界線也越來越模糊,玩家之間的虛擬物品和現實金錢的交易也越來越多。這樣的狀況,對於討厭這種金錢交易的玩家來說,一定會覺得非常的刺眼。但現實的狀況下,這樣的現象其實不過是種單純的『供需』。仔細去看看,一款比較沒有人玩的遊戲,這一類的交易自然比較少;而一款熱門的遊戲,這一類的交易絕對是多到您想不看都不行。畢竟有需求自然會有供給,當沒有了需求自然供給也不存在。問題是各位玩家您會為了不看到這樣的行為去玩一款沒什麼人玩的遊戲嗎?

Mr.Economic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文/怡克納米斯  2007.03.23


最近一到選舉前,政府都會大力釋放利多,但是嚴格看起來,釋放利多就是釋放誘因,而這個誘因會不會得到反效果呢?答案通常是肯定的。


拿這次「兩歲以下幼兒補助保母費」來說,是否能夠拿補助還得請合格保母才行,又市場有多少合格保母?而合格保母費通常又高於一般保母費。


所以,能夠多生小孩的,在分配上是統計的雙峰分配,不是極有錢就是屬於勞力基層的家庭,有錢人當然不會在乎保母費,但是比較沒錢的家庭可能會因為你補貼一萬元而多生小孩,但是又付不起保母費,這算誘因嗎?


過去就曾也多生小孩生一個補助多少的政策,道理還是一樣,但是可能產生一些社會問題,就是養不起小孩的可能因為區區幾萬元就多生小孩,但誰來養這群小朋友呢?我想當官的可能沒有想得很清楚吧!


透過 Google AdSense 使您的網站產生收益





兩歲以下幼兒 擬補助保母費

 

【聯合報/記者黃福其、王昭月/連線報導】 2007.03.23 04:11 am

 

 

為鼓勵國人生育,減緩少子化趨勢,內政部規畫「保母管理與托育費用補助計畫」,預計每年以十七億元經費,按月補助家有兩歲以下幼兒的家庭保母托育費用,額度不超過每月一萬元。


全案將在六月底前提報行政院,預計下半年宣布實施。


內政部發言人林美珠說,「托育補助」一旦實施,加上勞委會的「育嬰留職津貼」也規畫完成後,兩者將互為配套,民眾申請只能從中擇一。


初步規畫,育嬰留職津貼的額度為前一年總平均薪資的半數,最高得請領六個月;托育補助則按月補助到幼兒滿兩歲為止,補助額度則參考地方政府及民間團體對是否納入排富條款的意見,提報行政院裁定。


申請托育補助費用者,須聘請領有證照的合格保母。若計畫順利啟動,屆時合格保母數不足,家長至少須透過社區保母系統聘僱受訓一百小時以上的儲備保母,才能申請補助。


勞委會勞動條件處長藍福良昨天另透露,勞委會計畫修正勞保條例,女性勞工生育給付將從一個月調為三個月。


【2007/03/23 聯合報】


Mr.Economic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領導」與「控制」

經濟日報副刊管理92.10.11



前陣子遇到過去服務過的公司同事小陳,看他垂頭喪氣的樣子一定有一些心事,不過以他的個性與才幹,能難倒他的事也許有一定的嚴重性。



最近為公司的事的確讓年輕氣盛的小陳,難掩心中的憤氣,說他公司最近空降了一個總經理特別助理,搞的全公司上下烏煙瘴氣,但總經理竟然不聞不問,任憑這位剛到任的特別助理,提出一些績效改革方案,但是這些績效改革方案竟然未和小陳這些公司的中階主管商談便自行發佈。這種情況使得中階主管兩面不是人,一則要解決與安撫所屬員工的抗拒,一則又要執行公司新成立的方案,而偏偏又覺得這個方案根本不可行。



原來事實上是小陳公司的總經理在面對屢次的主管人事更迭之後,決心強化公司領導階層的控制能力,一下子高薪聘用了好幾個高層主管,並在董事會宣示要強化公司的領導核心,且提出強而有力的願景,並強化公司的控制程序。然而此舉讓公司的中階主管覺得不是滋味,因為來了幾個外行領導內行的高階主管,並無法讓公司的經營績效提升有效提升,員工們普遍覺得這個特助的功能只是企業員工的監督者,私底下給了個「政戰部主任」的封號。



在管理學上,管理有四種功能,指的是「計畫」、「領導」、「組織」與「控制」,四個個體之間彼此互相影響,而「控制」居於四項要素的核心,該項功能整個管理程序的核心。



「領導」與「控制」在管理上所代表的功能不同,而且定義是完全不同的。根據費得勒(Fred. E. Fiedler)對於領導者的定義是:「領導者是團體中被委派指揮及完成統合工作的人」。但對於「控制」而言,根據許士軍教授的看法是:「影響經理人員及員工背後的行為動機和努力方向,使他們能自然地朝著整體策略目標的境界努力。」



控制本身對於管理意涵上,絕非是用來限制或者約束員工的行為,這種控制定義是一種單向的程序,以權威或者命令或者壓力的方式,促使一個人或一個組織聽命於另一個人或者組織。在這種解釋定義之下所產生的管理行為,是強勢與弱勢、強者與弱者的對比,一旦失控,很容易讓組織崩潰。



根據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研究分析指出,領導者必須去瞭解本身的行為是否足以影響部屬的滿足感和績效,界定部屬的工作,並且達成企業組織預定的目標。除此之外,領導者必須去關心和體恤部屬,尊重他們的意見,彼此互動互信。



這次小陳的公司對於控制的定義,選擇的是後者,使得控制的功能凌越於其他三項管理功能。由強化內控的方向上,訂立許多計畫方式,並實施組織變革,並以控制來替代領導,組織的管理者變成控制者,在一次的操作失當上,讓公司整個核心部門總辭以示抗議。因此可以發現,若將控制的定義至於後者,對企業管理本身而言,將帶來相當大的危機,而這種危機肇生對於控制的解釋與定義失當。



為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必須重新定義領導與控制,回歸管理的本質,才能避免管理危機發生。哈佛商學院約翰‧科特(John P. Kotter)教授提到,一家企業要解決複雜的情況,首先必須透過編列預算和擬定計畫。而領導組織進行改革,則是要設定企業未來方針,發展企業願景。這其中,管理上的作法是透過成立組織來發展達成計畫的能力,而領導者必須能夠整合這些組織的人員,使其努力達成既定企業目標。最後,管理才透過控制與解決問題,以確保計畫的完成,領導者必須透過激發與啟發的方式,帶動整個組織來達成既定的願景目標。



鍾文榮 透過 Google AdSense 使您的網站產生收益

Mr.Economic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小弟新書「發現虛擬貨幣藏寶圖」中的一節文章,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到台灣金融研訓院的網站購買本書,謝謝。


透過 Google AdSense 使您的網站產生收益



發現虛擬貨幣藏寶圖 /鍾文榮




虛擬網路的經濟行為對於網路遊戲玩家來說,可能太複雜了。玩家們只消攻城掠地擊殺怪獸換取金幣或寶物,這些深奧的經濟理論,還是交給經濟學家慢慢研究了。



但是,實體世界的經濟行為,會不會發生在虛擬的遊戲網路世界呢?



很多人已經開始體驗網路經濟,但是正式的研究畢竟還是少數,而且還有很多人認為,網路經濟只不過是曇花一現,根本不值得一提,更甚者認為那只是一些遊戲玩家們的「遊戲」罷了。



事實上,網路經濟確實已經發生,而且在實際觀察中可以發現,網路世界的特性是實體世界的映射,實體世界的經濟行為一樣可以複製到虛擬的遊戲網路世界,而且後者更為變化多端、難以預料。





既然如此,那麼就業市場是否也存在於網路世界?過去沒有人探討過,因為這須要經濟學家們極高的想像力,要在虛擬的網路世界裡創造就業市場,的確令人難以想像。



要是能夠在網路裡上班,絕對不用上下班打卡、趕公車搭捷運,用虛擬貨幣換新臺幣,不也是妙事一樁?很難想像嗎? 



網路經濟絕對新奇與驚豔,「虛擬造幣廠」更是其中一絕!











Mr.Economic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怡克納米斯  2007.03.19


你的薪水變少了嗎?


今天讀報時瞥見一些上班族一個月所領的薪水和每月工時數一除時才發現,「時薪」低的讓人辛酸,甚至比PT族領時薪還少?


為什麼呢?近來很多公司施行所謂的責任制,因為有責任制當然就沒加班費了。理論上責任制是說你上下班「應該」很「自由」不用打卡,事情作完了就閃人下班,事情作不完只好加班趕工,這樣加加減減,照理說工作時數不會差異太大所致。


不過,這是理論狀況。


過去我的工作都是責任制,我只有在大學畢業時領過一次「加班費」,其餘時間有時熬夜趕報告都是很平常的事,吃苦當吃補一樣,即使領了不錯的薪水,但是工時真的不高,所以有人說責任制就是把命賣給公司。


經建會表示,目前基本薪資是月薪一萬五千八百四十元,若採「時薪」計算,一小時薪水為六十六元。這比起一些超市、加油站等打工族的時薪比起來,領基本薪資的上班族,的確不如打工族,要是超時工作的話,顯然更是不如。


我覺得在制度上的設計,責任制是不錯,錯在要是公司沒有良好的誘因與機制來實施責任制的話,工時愈長不代表品質愈好,這是一個很基本的觀念,但是老闆們接受程度恐怕不高。


大前研一說,下班最好把工作OFF掉,這樣才能提升自己的人生品質與競爭力。但是,要老闆提高待遇,現階段可能度不高,提高基本工資,也不會直接加你薪水,難怪造就一些兼差族,尋求第二份或第三份薪水。


這樣看來,你能把工作OFF掉嗎?


透過 Google AdSense 使您的網站產生收益

Mr.Economic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怡克納米斯《巷子口經濟學系列》 2007.03.15


這篇文章是過去蘋果日報評論版的邀稿作品,當初受限於篇幅,無法全文刊出,最近整理文章準備出第二本新書「巷子口經濟學」,重新整理後刊出。透過 Google AdSense 使您的網站產生收益











我相信很多人一定在網路上購物過,在網路購物一開始時,網路購物一直充滿著一些不確定性,不外乎是能不能收到貨品,付款會不會一去無蹤,網路刷卡到底安不安全啊,這些諸如此類的問題,絕對會困擾很多人,這的確是網路消費的致命傷。



不過呢,網路購物目前已經是我的消費習慣之一,不管是買書還是買資訊用品,我大概不會跑去實體店面買,原因無它,書的價格太透明,資訊用品的價格又很競爭,利用網路來訂購的確相當便利,比較起來也相當方便。



在網路時代裡相信很多人普遍都會有一種迷思,就是網路購物一定比較便宜,這種訊息可能會來自於廣告或者是新聞報導,甚至是研究報告都會出現這種結果!為什麼呢?總之呢,少了實質店面的經營成本,照理來講應該回饋到消費者身上才對。但是,事實上可能相反,在很多情況之下,網路購物有可能讓消費者付出更高的價格!為什麼呢?原因無它,當你對一件商品的資訊可以掌握得很充分的時候,不管你在實體商店消費或者是網路商店消費,大概不會買到太貴的商品,這和是不是透過網路購物其實是無關的。



過去曾經有人做過統計指出,若消費者在網路購物,在計入運費的條件之下,一般而言的確比傳統商店價格低上百分之十三左右。



但是,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事實上,上述比較便宜的設定條件也可能是來自於具有規模的統計調查,假設你有張購物清單,且推了兩個購物車,一個進傳統商店,一個進網路商店,之後再比較這兩個購物車裡誰的總價比較便宜,結果是網路那個籃子總價比較便宜。問題是,比較每種商品,是不是網路商店一定比較便宜呢?答案有可能不是!

 





這其實很簡單,在一般的傳統商店裡,並非每個商店的進貨城本都一樣,有可能是隔壁張伯伯的雜貨店賣的雞蛋比較便宜,但是店面李大媽的米粉賣的比張伯伯的便宜。因為張伯伯的雞蛋進貨量很大,當然可以賣的好價錢,不過米粉的進貨量不高,所以比李大媽家的貴。因此,聰明的婆婆媽媽就會常去張伯伯家買雞蛋,但是卻會去李大媽家買米粉,因為一個小村子裡,價格資訊很快就會透明化。





同理可證,既然進貨成本不一樣,當然就會出現價格不一的情況,這和是不是網路商店並沒有太多的關連性。



所以說,單項產品在網路購物一定比較便宜嗎?恐怕是不盡然!



另外一層觀點是說,大多數的人都將網路購物訊息的蒐集成本視為「零」?但問題是,要花多少時間才可以確認比較便宜,還是一定便宜,你恐怕不會馬上下決定要在網路商店裡購買一部42吋的液晶電視,畢竟,這是一項關於好幾萬元台幣的採購,你還是會深思熟慮一下。





這就對了,既然網路商店知道你會深思熟慮要不要這部液晶電視,當然就會無所不用其極地使出各種促銷招數讓你趕快下決定購買,不是使出限量供應,就是還送贈品之類的促銷手法。這本來就和你去量飯店買電器一樣的道理,如果業務員知道你可能會買一部液晶電視,相信他也是會無所不用其極的招呼你直到你真的下單買回家,而網路商店也是。



假設,如果有一種程式可以知道你在某項商品網頁駐足停留的時間,資訊系統就可以大方的猜出你可能對這項商品有興趣,然後告訴你原本一部五萬元的液晶電視賣你四萬五千元,你大概會心動一下。系統當然也怕夜長夢多,怕你跑去別的網站查價格,於是乎又告訴你現在馬上下單購買,在加贈一部熱水瓶,於是乎你評估一下,你賺了五千元在加一部熱水瓶,這個熱水瓶可能值一千五百元,這樣一來你可能會認為你賺了六千五百元!



話說回來,網路購物讓消費者受挫的機會的確很高,包括服務品質不佳、產品瑕疵、受騙等不一而足的問題,這也是讓一些消費者裹足不前,或者不愉快的經驗而對網路購物生拒的原因。



過去曾有業者突發奇想要發明一種網路「比價引擎」,計畫扒遍網路商場上的商品單價,或者請電子商場提供價格資訊。理論上,比價引擎將消費者的訊息蒐集成本下降到幾乎為零的境界,短期上可能有所效果,但長期效果不會存在。



實際上,以扒資料而言,一段時間之後,電子商場開始加系統以防護免得價格訊息曝光,另一種方法要商場提供價格資訊的困難度恐怕更高,這種想法到最後常常無疾而終。但是,這普遍是因為業者不想讓價格出現競爭的因素,而且適用在價格資訊消對不透明的商品上比較有用。



所以總括來說,業者希望價格資訊不要被「比較」、「曝光」,但是消費者和業者的想法正好相反,這種拉鋸戰和傳統交易並無兩樣,消費者幾乎很難買到「一定」比較便宜的商品。但是,我發現有業者提供書籍比價的服務,可以在網站上輸入某一本書籍的資料,就可以得知那個網路商店賣的比較便宜,這是因為書價對消費者而言本來就是透明的,消費者想知道哪家網路商店給的購書折扣最多,就可以決定購買,這應該是比價引擎的特例。



不過,拜資訊科技之賜,業者透過大量的統計可以從消費行為裡來制訂商品價格,所以消費者被剝削於無形的機會增加,這種伎倆很多網路商店都用過,消費者很難去掌握到或者是察覺到有何異樣。業者可以透過資料採礦的模式仔細找出不同消費者之間的偏好進行區隔,消費者和業者之間資訊不對稱的情況不在之後,就容易買到比較貴的商品。



另外,網路商店當然也會透過像拍賣、綁售等等,價格資訊一樣不會被曝光,買到較貴價格的機會也會比較高。另外,透過訊息安排(通常是業者付費給入口網站),讓消費者付較高的價格,這種手法也是屢見不鮮。業者本來就會利用價格資訊不對稱獲取超額利潤,不管是傳統購物或是網路購物都是必然的,當「
唐/>先生」發現買的蟠龍花瓶竟然比較貴的時候,
唐/>太太可能繼續要蹂躪
唐/>先生了!


【原刊於蘋果日報評論版 2003.09.24】



Mr.Economic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文/怡克納米斯 2007.03.15



每個禮拜週五是到學校教風險管理的時間,在月初的時候,和學生提起要注意房市所帶來的金融危機,沒料到3/8的經濟日報馬上報導,學生說我料事真準。


這週五照例要去教風險管理,今天聯合報又報導美國房貸所引爆的金融危機,造成美股重挫,看來,還沒上課之前,得有所心理準備被學生「虧」了。


那下週四的新聞,會不會又出現房市的危機報導呢?拭目以待吧!



引用文章房屋市場過熱要崩盤的證據


我在3/1寫了一篇「房市過熱要崩盤了嗎?」,央行總裁3/14日證實因房價上漲,大型行庫對房地產貸款已有警戒,我未免料的太神準了吧,不過我發誓,絕對沒有內線消息!





行庫警戒 房貸成數降至七成


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昨天證實,因房價上漲,大型行庫對房地產貸款已有警戒,以往銀行辦理房貸成數最高可達八成到八成五,現在已降至七成至七成五。


不過他強調,銀行如因房價過熱而調降放款成數是基於風險考量,應鼓勵和肯定。


美國房市面臨次級房貸違約率大幅攀高而有泡沫化隱憂,最近造成美股下跌;國內銀行業眼見國內房價持續上漲,擔心風險升高,最近已紛紛緊縮房貸成數和建商申請的建築融資貸款。


彭淮南昨天赴立法院財政委員會報告指出,國內房地產上漲以台北市漲幅最多,高達百分之十八,其中又以大安區漲幅最高,上漲原因是地理位置佳和建材價格上揚;另據央行了解,房價上漲另一原因是台商回台購置房地產。


國民黨賴士葆質詢,房地產價格是否飆得太凶?央行有沒有動作?彭淮南答詢表示,去年七月經濟學人報導,總計自一九九七至二○○六年期間,全球有十七個國家房地產漲幅逾百分之百,只有香港、日本和德國下跌。


在國內方面,彭淮南表示,據國泰房價指數顯示,國內房價漲幅約百分之四,顯示房價漲幅相對溫和。


央行表示,去年因國內利率續處於低檔,加上國有土地標售價格屢新高,且受政府擬議開發陸客來台觀光等因素激勵,房市交易量創民國八十七年以來新高。


【記者羅兩莎、林韋任/台北報導】大型行庫銀行主管指出,因房價漲幅已很可觀,最近對建築及購屋等放款趨於謹慎,並拉高利率、提高貸款戶門檻、降低貸款成數。


某大商銀高層主管稱,近來對於大型建案的建築融資已經「比較不做了」。銀行業者解釋,目前不論是建築融資、房屋貸款,風險相對提高,銀行對於與房地產相關的放款業務,態度已從過去的積極轉為「遲緩」。


在三商銀方面,某商銀主管透露,目前建築融資成數尚未下調,但已著手研擬按地區調整房貸成數,「銀行很怕投資客、很怕餘屋,因此在風險相對提高之下,銀行已從嚴篩選貸款客戶。」


至於在房貸利率方面,三商銀主管亦稱,為降低風險,目前低於百分之二的房貸利率已越來越少,未來將在市場上絕跡。


【2007/03/15 聯合報】








相關新聞:


  1. 美房貸野火 燒出市場資金危機
  2. 貸款違約率惡化 法拍率增幅飆高
  3. 美房市衰退 道瓊重挫拖累亞歐
  4. 次級房貸 占美市場1/8
  5. 次級房貸風暴 美檢盯上華爾街券商


Mr.Economic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引用文章擲筊問經濟


文/怡克納米斯 2007.03.13 《巷子口經濟學系列》




這幾年來,景氣真的很差,但是大家的感覺總是和政府所公布的數字比起來,感覺上總是有相當大的出入,難不成這兩種「感覺」真的不一樣嗎?每當財經官員說景氣回升趨暖時,但老百姓怎地不見荷包裡的錢多了,可以放心大膽消費吃大餐呢?很顯然地,這出入真的很大。



就像經經建會經常會公布「景氣對策信號」,但這燈號可不比馬路上的紅綠燈,每個人都看得懂,但這景氣對策訊號的「燈號」,可非一般人都看得懂,而是由9個觀察項目所組成的。另外,也一起公布「景氣動向指標」,這個「指標」更複雜,包括「景氣領先指標」及「同時指標」,看了只會讓人更加「傻眼」而已。



老百姓關心的「指標」,大概就像收入有沒有增加,存款有沒有增加之類很籠統的問題,至於什麼是燈號,什麼是指標,對生活而言離了太遠,反而一點意義都沒有。



這種感覺的落差有可能是這樣的,老百姓天天在社會職場裡打滾,為的是生存的經濟在發愁,在思憂,有道是「為了薪資強說愁」。但政府高高在上,恐怕體會不出有人燒碳、有人跳樓、跳河自殺的生活窘境,和路有凍死骨悲涼吧。很現實的一件事,就是大部分的人荷包都縮水了,反而財富卻集中在少數人手上,同樣為社會奮鬥,但是得到的代價卻很不一樣,不悲哀才怪。



大前研一在其《M型社會》裡提到,中產階級即將消失,財富的分配出現兩極化的M化現象,不是富裕,就是貧窮,而大部分的中產階級的人即將淪落到新的貧窮階級,這是一項相當嚴重的警訊。按照大前研一的說法,台灣的貧富差距日漸擴大,中產階級的生活壓力讓這些人變成新貧階級,正應了台灣即將邁入M型社會的趨勢。



但是求福、求財,和消災解厄,這和貧富無關。



每年的春節期間,總是要被內人拉到附近的廟裡燒香拜拜,添個香油錢,安個太歲、平安燈、功名燈,擲筊再求個籤,看看每年的運勢如何,但無奈的是神明每每要我多看點書,多讀點書,多寫點書,財富自會從書中來,看來還真是應了「書中自有黃金屋」這樣的古諺,幾年來的結果都是一樣,只差每個廟裡的籤文不一樣而已,是巧合嗎?真是奇也怪哉。



很好奇的是,如果我說到廟裡拜拜的人數和經濟景氣有關係的話,相信很多人都會認為我想太多了,但我想了想,既然供需之間在現實社會裡是既存的法則,那麼,在信眾與神明之間,是否也存有一樣的供需法則呢?再來,不同的祈福程度也存在不同的市場價格,比如說安太歲是按人頭計算,就貴了一些,價格大約是台幣500元到1,000元之間,而平安燈就便宜許多,按戶計算,有時是隨意即可。而功名燈呢?這是為讀書人而設,價錢也不會太差,要是在文昌廟或者是文武廟,大概因為神明加持的緣故,和安太歲的價錢不相上下。




想想,反正過年嘛,花個小錢(一家幾口人少說也要二、三千元台幣)消災解厄求個吉利。不過,我很好奇的一點是景氣與廟裡拜拜的人數有關係嗎?我相信,到廟裡拜拜的人應該不會有太大消長的變化,反而有些人會因為不景氣而拜的更勤快。而廟裡的廟祝一定不會閒到沒事去統計到廟裡燒香的信眾人數,這大概是個無聊又很浩大的工程,不過呢,他大概可以從奉獻箱、販售金紙和香燭這些「收入」來評估一下消長的情況。而最近我還發現,寺廟的「行銷」做的還真是多樣化,不同的祈福種類有不同的「產品」,而這些產品多少還是得由信眾們掏腰包,像掛滿在欄杆上的祈福金箔片,整個寺廟好不金光閃閃,也有寺廟發行「神明的錢幣」,放在口袋裡隨時可以幫信徒們招財,反正只要是和消災解厄和求財有關的,還是有信徒願意奉獻一下,因為這多少和一整年的幸福有關。









Mr.Economic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