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24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文/怡克納米斯  2007.01.16



搭計程車有時會讓我有一些意外的收穫。有一次,一位司機告訴我,他的載客率會在每個月5號達到最高峰,然後逐漸遞減,在月底的時候是最慘澹的日子,而離5號最近的那個週五,生意會出奇的好。這點一方便面讓我有點糊塗,一方面我有點驚訝,難不成這個司機是個落難統計學者或經濟學家嗎?



司機不愧是司機,載過形形色色的乘客,原來每月的5號幾乎是各行各業的發薪日,那一天當然上班族的手頭是比較「有錢的」,要是發薪日碰到週末或者可能提前發薪的話,很多上班族都會去狂歡一下。由於大家那一天相對比較有錢,所以呢,就會多搭計程車,當然計程車司機的生意一定比較興旺,然後逐漸遞減。



另外一次,我問司機說現在汽油都在漲價,為什麼計程車費率和起跳價沒漲呢?一位司機回答的很無奈,因為這幾年國內景氣普遍不好,上班族的收入沒明顯的起色,很多人都改搭捷運或者是公車通勤,加上一堆人改行開計程車,載客的機會本來就少,還又擔心一堆人來搶飯碗,萬一調漲費率,恐怕沒人敢搭計程車了,還是不要調的好。更何況景氣不好,只好用時間換金錢,每天開車的工作時數,從8小時到10小時,到現在超過12個小時,真是生活的悲哀!



計程車司機這個行業,幾乎這這個社會底層的服務業,只能靠勞力和時間賺錢,沒有機會財,沒想到卻是不景氣下受傷最深的一族,真是為他們感嘆萬分,這幾年政府至少靠計程車司機的擁戴站上的執政台,卻忘了這群在經濟社會底層曾經努力支持過他們的人,在朱門酒肉臭的同時,誰還記得還有這群計程車司機呢?

Mr.Economic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認為21世紀可能是虛擬經濟和虛擬國家的世紀,這段時間因為要寫書的關係,蒐集了很多虛擬國家和虛擬貨幣的新聞與個案,沒料到最近又出現一個,真是相當熱門,要是投資虛擬國家也可以致富的話,相信這又是一波投資熱潮!


以下的圖片都來自原西蘭公國的網站。


世界最小國 41億賣你

 
國家出售:位於北海,世上最小的國家,有專屬護照、貨幣、郵票,佔地五五○平方公尺(約一六七坪)。開價:六千五百萬英鎊(約台幣四十一億元)。


待價而沽的是位於英國東岸蘇福克十一公里外的「西蘭公國」,其實是英國海軍在一九四二年興建海上的砲台「怒濤塔」,二次世界大戰後被廢棄。



英國陸軍少校貝茲一九六七年佔地為王,宣布獨立,自封為親王。「西蘭(Sealand)」意為海上陸地。


英國海軍隔年曾試圖驅逐,反而遭到貝茲親王開砲警告,最後無功而返。一名法官後來裁定,「西蘭公國」位於英國三英里海域之外,所以不受英國政府管轄。


一九七四年,「西蘭公國」制定憲法、國旗和國歌。「西蘭金銀幣」一塊錢兌換美金一元。一九七八年,赴西蘭洽商的荷蘭與德國商人綁架「王子」未遂,反被扣為「戰俘」,德國政府介入斡旋後獲釋,西蘭公國以此作為其司法權獲得他國承認的主權證明。



計畫「賣國」的是貝茲的兒子、自稱為「王子」的麥可。他表示「父王」已高齡八十五歲,應該是讓島國重新注入活力的時候。他強調島國有一望無際的美麗海景,還是避稅天堂。該國去年發生過大火,現在透過西班牙不動產仲介業者尋求買主。




【2007/01/09 聯合報】

Mr.Economic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文/怡克納米斯 2007.01.11


前幾天朋友問我力霸和中華銀行的事件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我所有的資訊都來自媒體與報紙,說實在所知有限,和大家差不多。我不熟悉這兩家公司,但是我可能比較熟悉數字,尤其是官方數字,這些報表都是公開報表,而且是政府單位釋出的公開資訊,因此呢,我認為政府不該說「不知情」,或者說是「被騙了」,這樣的說法相當不充分,而且不可取。


由於經常寫評論文章,官方統計數字通常是第一手的資訊,我在中央銀行的網站上找到一份有關各銀行近四年來的「主要財務及營運比率[XLS檔][PDF 檔] 」,裡面詳列銀行經營的各項指標數據,其中我比較重視銀行的「資本適足率」。


根據規定,銀行的資本適足率應該在8%的水準以上,而所謂的資本適足率就是說銀行的自有資本與風險性資產的比率,簡單來說就是銀行承受風險的能力有多少,而8%的倒數就是12.5,也就是說銀行口袋裡要是有一塊錢的話,他頂多只能放款12.5元,放款大於12.5元的話,代表銀行承受風險的能力降低,當然資本適足率就會降到8%以下。


看看中華銀行的資本適足率到底有什麼變化?


根據上圖資料,中華銀行在94年第三Q的時候沒出現資本適足率,這我並不知道為什麼,不過這數字從8.40-9.37-9.63一路降到去年第三Q的8.01,很明顯的這家銀行承受風險的能力已經明顯降低很多,瀕臨到臨界值8%,這可以證明這家銀行最近拚命的放款,而且放款的品質都是屬於高風險的放款。


再來看第一類資本和風險性資產的比例,從10.49-9.91-9.29到去年第三Q的7.29,這顯然可以證明這家銀行的放款風險急速增加,因為第一類資本主要是銀行的普通股等所組成的資本,可以看做是銀行真實的資本,最主要是要來支撐銀行放款的信用風險,而這個數字低於8%,於是乎可以證明這家銀行的資本用於支撐放款的風險愈來愈低,顯然是有很嚴重的放款問題。


誇張的是這銀行在去年第三Q的時候稅前純益對平均淨值竟然高達-31.65,那時後平均淨值照官方說法應該是正值才對,所以代表這家銀行其實賠得很凶,要是說現在淨值是負數的話,就會很詭異的變成正值了(負負得正)!


數字本來就會說話,但是數字也可能造假,解讀數字的人也可能疏忽,或者根本不解讀,而一家銀行和大財團政府上上下下這麼多隻眼睛在看著,怎能說是一時疏忽或者被騙了呢。如果,小老百姓一眼就可以看穿,那這麼多人看不透,不就很詭異了嗎?

Mr.Economic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虛擬貨幣 席捲全世界


很多人也許會這麼認為,虛擬貨幣(virtual money)充其量只不過是一群網路小子在玩的網路遊戲而已,成不了什麼大氣候,更遑論要拿虛擬貨幣到現實社會消費,這簡直是天方夜譚。


關於虛擬貨幣的影響,信者恆信之,不信者恆不信,這有點像是0與1的世界,只不過呢,以下幾個例子或許會讓不信者有點信之,畢竟,這可是國際新聞媒體所發現的新世界。


由美國林登實驗室(Linden Lab)所開發的第二人生(Second Life)虛擬遊戲,並發行虛擬貨幣-林登幣(Linden Dollars)之後,這個遊戲正改寫一些我們熟悉的經濟邏輯。


正因為第二人生的網站首頁的確很招搖,招搖到可以即時標示出當時的經濟現況,約一百多萬的註冊居民,兩個月內的活動人數約達49萬人,24小時內的交易金額高達50萬美元以上。


根據這些數字,美國的稅務單位當然可以馬上推算出第二人生的總年度交易金額可以在1億8千萬美元以上,也就相當於每人的交易量為372元美金左右,對美國稅務單位而言,這真是另一口肥肉,豈能輕易放過!


第二人生簡直是現實社會的翻版,甚至路透通訊社(Reuters)還在第二人生成立新聞中心,還派駐專門的記者負責採訪,此外,IBM、豐田汽車、新力音樂、昇陽電腦都參與了這第二人生的運作。


也許這些跨國大企業此刻正發現虛擬世界裡有莫大的商機,不然經營第二人生做什麼呢?總不會是玩On-Line Game吧!至於有人獲利嗎?最近的新聞就指出曾擔任教師的德籍華人葛瑞芙女士(Ailin Graef),透過在第二人生所建立的不動產事業,每年在現實世界創造的營收就高達250萬美元,所以說虛擬世界裡照樣可以獲利!


除了第二人生之外,虛擬經濟的遊戲此刻正席捲西方世界和中國大陸,由瑞典的MindArk所研發的Entropia Uni-verse,根據統計在2005年短短一年之中,這個虛擬經濟體的總交易金額就高達16億PED(PED為Entropia所發行的虛擬貨幣,PED和美金之間採取固定匯率,目前設定10$PED=1$USD),大約等於1.6億美元,這個虛擬經濟體甚至還發行虛擬金融卡,可以自由於虛擬經濟體裡面使用,也可以獲利了結,匯到實體社會的銀行帳戶。


從最近這兩個例子來看,實體社會的金融行為,早已被如法炮製在虛擬遊戲或者說是虛擬經濟裡面,基本的金融交易目前已無法滿足玩家的需求,繼而轉向更高風險的虛擬投資行為,因此,慢慢地就會出現資金的供應需求,在未來,虛擬銀行的角色應該是亟待發展的商機之一。


話說回來,基礎的金融與交易行為,早是虛擬經濟體的入門應用,透過虛擬貨幣的支付與收取,實體社會的交易行為當然可以如法炮製在虛擬經濟裡面,只不過呢,虛擬貨幣付款可不是最近才發生的事。


Beenz這家網路公司在1998年就推出的虛擬貨幣,並與萬事達卡達成協定,Beenz的消費者不僅可將在網上賺得的虛擬貨幣存進萬事達卡所發行的智慧卡(smart card)上,而且還可以在傳統的商店使用這些虛擬貨幣,這應該是最早把虛擬貨幣與塑膠貨幣結合,而且可以「帶著走」的首例。


Beenz的經營模式其實是將虛擬貨幣以每個1美分的代價賣給一些加盟的網站,之後這些網站再透過各種活動方式發放給網友,或者讓網友贏得這些虛擬貨幣,最後這些虛擬貨幣可以充當現金在網路商店裡進行消費。


然後呢,Beenz再以每個0.5美分的價格從加盟的網站買回,這一來一回之間0.5美分的利潤就可以進入Beenz的口袋裡。根據Beenz過去的統計指出,在2000年時大概有7.5億的虛擬貨幣發行出去,大約相當於750萬美元的發行量。


除了Beenz之外,Beenz主要的市場競爭對手Flooz也發行虛擬貨幣,在1998年的時候,當年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琥碧戈珀(Whoopi Goldberg)還成為主要贊助人之一,她甚至還希望Flooz能成為全新的網路貨幣供應商。


可惜的是當初虛擬貨幣隨著達康(Dot Com)熱潮,只是被視為瘋狂的創意而已,至於要實現「交易」的事實,大概觀望者還是居多吧。


當初Flooz的夢想是想取代信用卡(這和Beenz的主張不同),並且要成為網路貨幣的供應商。因此,只要在Flooz上錢購買一定數量的網路貨幣,就可以在加盟的零售店中購物,這種想法和Beenz其實都是一樣的。可惜的是瘋狂的創意並不能代表一定成功,結果Flooz在2001年8月間與競爭對手Beenz同時關門大吉,結束了虛擬貨幣的第一個世代。


只不過,當年這些視為瘋狂的創意在現在又再度捲土重來,結合網路連線遊戲,虛擬貨幣此刻正塑造巨大的虛擬經濟圈,不消多久,興許虛擬貨幣會和台幣一樣都可帶著跑,交易無礙,那麼這樣一來,虛擬貨幣還是「虛擬」的嗎?


(作者任職於科技公司,專長為經濟分析)


【2006/12/31 經濟日報】

Mr.Economic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巷子口經濟學


文/鍾文榮



經濟學嘛,很多人都認為這門學問很了不起,一則是因為有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緣故,另一則是這些經濟學家講的內容,真是高深莫測,很難讓人一窺堂奧吧!



那年,當我大學考進經濟系時,基本上應該是誤打誤撞造成的,剛好那年大學聯考英文成績簡直是爛到可以說接近零分,至於那幾分,我認為也是誤打誤撞猜到的分數,所以說啦,正巧發現經濟系可以不用太計較英文分數(應該是不計較),於是乎就順理成章的考進經濟系。



至於為何選經濟系,除了是英文成績之外,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我經常聽到「邊際」這兩個字,我始終不懂為何報章雜誌和新聞老是冒出這個看起來很專業的字眼,我只知道「邊際」這兩個字是經濟術語,至於邊際的意思是什麼,以當初我的知識水平來看,當然是不懂了。



說實在話,直到我進了經濟系這的大門,我才知道為何有人寫漫畫說「經濟系,一入此門,後悔莫及」這類調侃的話,這裡簡直是數學系和統計系的綜合體,原因無他,沒把數學和統計給搞清楚的話,大概這四年就別想混了。直到最近讀到李維特(Steven D. Levitt)所寫的那一本《蘋果橘子經濟學》,我才心有戚戚焉,原來李維特對X上面那一小撇也有莫名的恐懼。



大學四年就帶著莫名的戒慎恐懼畢了業,這四年來我大概只知道念了一堆數字有關的學分,至於這些學分能讓我得到什麼樣的工作上和生活上幫助,那簡直是壓根不知啊!這些幾乎已經可以背到朗朗上口的專有名詞,出了校門根本沒人會理會或者是聽得懂在講什麼。這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我開始懷疑經濟學到底能做些什麼事,或者說是能幫助我做什麼事,因為這很重要,我既然是經濟系畢業的,至少能夠回答出這些問題吧!



很恐怖的事情發生了,我竟然回答不出來!



這是一件很讓人緊張的事,也很令人頭痛,這要是讓人問到大學唸完經濟系四年,有哪些專業?這實在很難以形容!尤其是,當初經濟學之父竟然是哲學家時,這讓我更加瞭解,我可能念的是哲學系!



經濟系的學生,我想最容易被人問及的是「股票會不會漲?」這件事,說實在的,這種問題每到一家新公司上班時老闆也會問我,這問題在於要是我知道哪檔股票會漲,我早就去買了,我還會大剌剌的告訴一堆人這檔股票會漲嗎?這應該是經濟學的罩門,好似說念經濟學就是為了分析股票,投資理財一樣,只可惜這些伎倆我在大學時期全沒學到,以致於到現在我連大盤都不會看。



老媽曾經問我一件事,看我能不能解釋出檳榔為何會跌價,以我的程度我大概只能回答出檳榔供給過多這樣的解釋,不過呢,我老媽只有國小學歷,她的答案竟然是和國家經濟發展有關,這可是讓我訝異萬分。真實的原因不外乎是當年十大建設發展時,大型土木建設和國內經濟都在發展,這些工人很多都需要檳榔來提神,於是乎檳榔的需求一直成長,成長到一顆檳榔甚至要價50元新台幣。那時候檳榔的天價可是得天天在收成期時派人巡守,檳榔可以說是「綠金」。檳榔成為綠金之後才會引發大規模的種植,只不過經濟起飛時檳榔還是供不應求,直到最近幾年經濟發展趨緩之後,由於大規模種植的檳榔造成供過於求,檳榔才會跌價。



老媽的回答,讓我瞠目結舌,我開始相信,即使是菜市場的婆婆媽媽都有一套經濟理論,而且狂勝過經濟學家!



話說回來,經濟學要讓我覺得有趣,那是直到我拿到碩士學位以後的事。



雖然大學念的是經濟學,可是也沒規定碩士一定要念經濟研究所,所以說,我拿的是企管碩士而非經濟碩士(真實的情況是還要在研究所把四年經濟學再唸一次,那更是恐怖的事情),但是全沒人認為我拿的是企管碩士,這只能說大學四年經過經濟學的洗禮之後,連走路都有經濟學的味道



要開始真正對經濟學產生興趣,剛好是那幾年國外一些通俗經濟學的書籍紛紛問世,台灣也有引進幾本相當知名的著作,我適才發現原來經濟學可以這麼簡單而且生活化。就照樣慢慢將工作幾年來的一些心得,用經濟學的角度加以簡單的分析之後,投稿到經濟日報,直到第一篇等了半年之後才被報社採用,於是乎為了找題材,透過經常的寫作才發現其實經濟學真的魅力無限,而且一點都不憂鬱。



巷子口經濟學講的是巷子口周遭發生的大小事情,巷子口大概不會有一群人在關心貨幣供給的問題,大概也不會有人去算計X上面一撇的問題。我可能會比較關心巷口老王的豆漿怎麼漲價了?前面老李賣的鍋貼怎麼會這麼多人在排隊啊?這些婆婆媽媽們比較關心的話題,我認為比較貼近經濟學的思考。



把場景從大學經濟系裡拉回來,也許巷子口經濟學不會比學院派的經濟學來的富麗堂皇,這倒是像路邊攤的一盤小菜,簡單而夠味,還能提一下胃口,興許還能回味無窮吧!

Mr.Economic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引用文章一杯咖啡的價格


前陣子和同事在路邊咖啡的一場對話,我寫成了上面那一篇短文,這裡面提到你的一杯咖啡所付的代價,其實大部分都是買感覺去了,不過我解釋的不是很清楚。基本上要解釋的很清楚其實不難,難的是不能寫成「火星文」,要讓普羅大眾接受才難,後來看了提姆‧哈福特的文章,還真是心有戚戚焉,這本書寫的很好,應該可以推薦給大家看看。


其中,有一篇文章和我的「一杯咖啡的價格」很類似,當然我沒有他寫得那麼好,原文可以參造下列網址,我把其中一篇文章稍微解釋一下。


誰賺走了你的咖啡錢?


誰賺走了你的咖啡錢?
【文/提姆‧哈福特】


從英國的千禧巨蛋看「商業稀有性」


去倫敦的人大概都去過倫敦眼(London Eye),也就是倫敦的地標摩天輪。天氣好的時候,在英國著名的連鎖咖啡店科斯塔(Costa Coffee)買杯卡布奇諾坐下來小啜幾口,不遠處高聳的摩天輪,偶而會擋在您與陽光之間……,這真是人生中簡單的幸福。


倫敦眼四周林立著小商店,各自端出拿手絕活,希望展現自己的稀有性。舉例來說,中區唯一的一家咖啡店就是科斯塔;一家接一家販賣紀念品的商店,也生氣勃勃地開門做生意。但最好的例子,要算是倫敦眼摩天輪。它的高度超過倫敦許多著名的建築物,也是全球最高的景觀摩天輪,稀有性顯而易見,但是,他並不是完全不可取代,因為倫敦眼摩天輪或許特色獨具,卻不是必要商品,也就是說,不坐摩天輪其實也沒有什麼關係。


-->經濟學認為,資源有其稀有性,資源不是用在這,就是用在那,使用資源都是有成本的。


沿著河岸繼續走,可以看見另一棟獨樹一格的建築──千禧巨蛋。這是政府投資很多錢,特別為了迎接千禧年而建,外觀是白色大象的造型設計。當地政府引以為傲的是,千禧巨蛋號稱全世界最大的布製圓頂建築。然而,千禧巨蛋卻是個商業敗筆,光是有特色,並無法讓人付錢消費,先前建造千禧巨蛋的龐大經費,也自然難以回收了。企業無法光靠「稀有性」這點,讓消費者把錢掏出來,不過老闆們總是有其他辦法。現在就是派臥底經濟學家上場,為讀者挖掘其中奧妙的時候了。


-->千禧巨蛋就是經濟學裡的「公共財」,公共財有兩項特色就是無歧視與無排他,但也不是說使用公共財不用付費,以千禧巨蛋來看,正因為是「景觀」,所以根本無法向觀賞它的人收費,因為收費的成本太高,而且你可以主張你根本沒看啊!


拉高單價與薄利多銷,哪種策略好?


倫敦眼唯一的一家咖啡店就是科斯塔,因此對顧客來說,有不可取代性,這樣的優勢並非天生,而是拜其地點所賜。我們知道,顧客願意多花點錢在方便的地點買到咖啡,所以科斯塔的店租一定不便宜;房東將稀有地段租給了一家咖啡店,做法跟曼哈頓摩天大樓的業主,或是滑鐵盧、新宿這些車站一樣。稀有性當然可以出租,而且價高者得。


-->科斯塔這家咖啡店,在經濟學理可以說是一家「獨佔」的咖啡店,因為咖啡店稀少到僅此一家,你只有兩種選擇,喝和不喝,這和你去電影院買零食一樣,你無法選擇。


科斯塔咖啡店該如何好好利用向倫敦眼租來的這種稀有性呢?其實大可將卡布奇諾的價格從一杯一‧七五英鎊(約新台幣一○八元),抬高到三英鎊(約新台幣一八五元),只不過,這個價格不是人人都願意買單。還記得前面提到千禧巨蛋的例子嗎?稀有性的確是項優勢,卻不是所向無敵的利器。另一個方法就是用薄利多銷的方式賣咖啡,一杯咖啡賣六便士(約新台幣三七元)其實已足以支付咖啡與人事成本,但這麼做,咖啡店必須天天坐無虛席才划得來,否則可就付不起店租了。難就難在,到底是要拉高單價、賣比較少杯的咖啡,還是要薄利多銷?


-->獨佔市場的咖啡當然可以賣價格高一點,但是要高到多少遊客才願意接受,而低到多低,咖啡店正好可以生存,其實就是看看遊客對咖啡的價格彈性(敏感度)。


若不想在這兩種選擇中決定,可以賣一杯六十便士的咖啡給不願意付高單價的顧客,而不在乎高單價的人就賣他們一杯三英鎊,這一來魚與熊掌兼得,但是,應該怎麼做呢?難道放一個牌子上面寫著:「卡布奇諾一杯三英鎊,嫌貴的人只要付六十便士」?


-->這就是獨佔市場裡的完全差別取價,理論上可行,但是實際上很難達到,就像你去廟裡拜拜,香油錢都是隨意一樣的道理。


卡布奇諾 (不嫌貴的人) 三英鎊

卡布奇諾 (嫌貴的人) 六十便士


這樣的招牌確實很「特別」,但想在泰晤士河南岸賣咖啡,可不能這樣亂搞,科斯塔咖啡館得有點手段才行。


曾經有一段時間,科斯塔咖啡店就像許多咖啡店一樣,銷售標榜「公平貿易」的品牌咖啡。專門供應咖啡豆給科斯塔的,是一家主打公平貿易品牌的公司,叫做Cafédirect。Cafédirect保證,他們的咖啡產地來自貧窮國家,並且是以不錯的價格向農人購買咖啡豆。有好幾年,咖啡消費者若有意援助第三世界國家的農民,就得多付十便士買咖啡。在倫敦,這樣的人還不少。雖然,他們相信多付的這些錢真的到了那些貧窮農民的手上,但事實證明,這些錢其實都進了科斯塔的口袋。


Cafédirect聲稱,付給咖啡農每一磅咖啡的錢,比行情高出約四十至五十便士(最高可達一美元),對於國民所得不到兩千美元的瓜地馬拉農民而言,這一點錢,可以讓他們的收入加倍。不過,由於一杯卡布奇諾只需要用到四分之一盎司的咖啡豆,這麼一點補貼換算下來,每杯咖啡的成本只增加不到一毛錢。


-->所以說你的咖啡價錢其實差不多,那為何會有不同價格出現呢?很簡單,只是同中求異而已。


科斯塔從顧客身上多收的咖啡錢,九成以上不知去了哪裡。這些錢如果不是被科斯塔Cafédirect浪費掉,就是變成了他們的利潤。公平貿易咖啡組織,只負責保障咖啡種植者,而不是消費者。所以,當您買了公平貿易咖啡,只能確保咖啡種植者拿到合理的價錢,但並不代表你也能得到合理的價格。


-->所以說啦,你的一杯咖啡的價格裡,真正使用咖啡的成本真的不高,就像香蕉滯銷,行政院要我們吃多一點香蕉,問題是我們用較高價錢買的香蕉,蕉農有拿到嗎?


其實,就算批發商以兩倍甚至四倍的市場價格向窮國購買咖啡,都不會明顯增加卡布奇諾的製作成本,因為咖啡豆所佔的比率實在微不足道。多收那十便士,其實誤導了消費大眾,讓大家以為,店家提供的公平貿易咖啡成本很高。後來,因為某位「臥底經濟學家」的質疑,科斯塔才承認,這樣的做法的確誤導大眾,並於二○○四年底開始,科斯塔改成只有在「顧客要求」的情況下,才提供所謂的公平貿易咖啡,而且不再額外收錢。科斯塔之所以這麼做,並不是原先的做法無利可圖,而是因為這麼做有損科斯塔的企業形象。


-->經濟學講的是一種事實,並且試圖去分析事實,把事實具體呈現出來而已。


(本文轉載自《誰賺走了你的咖啡錢》,節錄第2章,提姆‧哈福特著,任友梅譯,早安財經文化出版)

Mr.Economic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性感帶在大腦的女人給我出了個好題目,「經濟實惠」是實用經濟學嗎?



引用文章搞什麼經濟學?



經濟實惠?奇怪,這四個字當初怎麼會串在一起勒?我在大一經濟學的時候,台上教授就說啦,經濟學是一門研究行為的科學,是一門研究你如何選擇的科學。



既然,經濟學這三個字已經被定義,那麼去掉「學」這個字,就是「經濟」咯!看看教育部的辭典裡怎麼解釋:

  1. 經世濟民。宋史˙卷三二七˙王安石傳˙論曰:「以文章節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經濟為己任。」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上:「吾負經濟之才,為庸人謀事,一死固自甘心。」
  2. 經濟學上指人類利用種種財貨,來滿足慾望的一切行為及狀態。通常指一國國民的生產關係,或指國家、個人的收支狀況。
  3. 用較少的人力、物力或時間獲得較大的成效。如:「做事合乎經濟原則。」
端看第一條,所以說啦,經濟這兩個字一開始就是指「經世濟民」,因此,經濟部長應該是一個負經世濟民的部長咯?那你看看,這些年來經濟部長有經世濟民過嗎?國民所得愈來愈差,可見一定沒濟到民,廠商紛紛外流,所以也沒經到世。第二條指的是經濟學上消費與效用的問題,以及總體經濟學講的國民生產毛額的定義。第三條講的是效用或者是效率問題。



看來,經濟實惠講的應該是消費效用的問題,講你的消費效用如何?消費者剩餘如何,應是如是說!



但是,告訴你怎麼去算計「效用」和「剩餘」,可是一點都不實用啦!你問菜市場的婆婆媽媽,他們一定答的比經濟學家來的好,畢竟,這些經濟學家有幾個上過菜市場勒?

Mr.Economic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我首先得先澄清一件事,經濟學不是教你如何小氣的一門學問!



那天路過7-11,看見門口上「兩人經濟學」的標語高高掛著,奇怪,我念了那麼多年的經濟學,怎沒看過有這一招叫做「兩人經濟學」?



還不是行銷花招,就是買第二件便宜一些罷了!問題來了,這干經濟學底事?我只能說你買第二件商品時效用高一點,消費者剩餘高一點,如此而已,那搞什麼「兩人經濟學」勒?



這陣子,很流行XX經濟學的口號,你可以隨便看到一大堆打著經濟學到處招搖的廣告,連書名都有,我不敢說是撞騙,其實這些內容壓根和經濟學無關哩!



我朋友最喜歡問我一件事,既然是念經濟的,說說明年的經濟情況預測吧,也爆一下股市明牌啊!我只能苦笑說,前面那檔子事,請你去問中經院和主計處,因為他們沒付錢請我寫,很抱歉我不知道,如果你願意花錢請我寫,我會很樂意,既然你不付錢,我也只能說不知道。後面那件事更好笑,要是我知道哪支明牌會爆,我早去買了,我會告訴你嗎?



要是我說房市最近會垮,你信還是不信?

Mr.Economic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細數從高中(我念的是高工)畢業以來,我覺得我一直在建立自我的價值,不過呢,縱使你有多高價值,沒有機會的話,你可以說一點價值也沒有。


年輕時,比較叛逆,國中念的是放牛班,因為學校說我智商不足,所以放牛了三年,我根本不知道聯考是啥一回事,不過呢我把大部分時間用在課本以外的事物上,包括交朋友、蹺課、學畫畫上,也打過架拿過扁鑽(那時兩個學校之間經常火拚,所以要自衛),沒事就被抓到辦公室罰站背古典文學,不然就是頂著大太陽在操場罰站和體罰,反正課本以外的書我全沒興趣,但是我有把握你現在問我國中課本的內容我還能答出一些來。


我認為價值在哪裡呢?價值在你不經意的時候其實就在建立了。我在國中放年班幾乎年年都當學藝股長,這事到了高工時候,我還可以幫店家畫海報賺點零用錢,甚至到大學時候我也是如法炮製。


不過呢,這付出了很大的代價,我事後回頭想念大學時,到24歲才考進了大學,而且是連考三次才考上大學。這四年連什麼叫做蹺課、社團和談戀愛都不知道,每天就是白天唸書晚上兼差上班,照樣過了四年。我只知道我貸款繳了學費,我得在白天拚命修課,這樣一來,我才知道沒對不起自己。於是乎,四年寒暑假,我根本都是在工作而已,大學生活不是唸書就是工作,看起來還真是無趣。


如果,拋下自尊可以賺點學費生活費的話,我都幹了,我曾和幾個同學在晚上包下學校大樓掃廁所、拖地板和幫倒茶水,當大學生認為這很污穢沒有自尊的同時,我們幾個人卻拿來賺生活費。


就在掃地的時候,我撿到一本書,是熊秉元的「尋找心中一把尺」,這本書改變了我以後的思維,也把我大學這幾年念的書思維打通了,原來經濟學就是這麼一回事。


正好,我是有電子背景,在當年網際網路興起,我靠網際網路也賺了些學費,還能靠網路來工讀,這算過去的價值所帶來的機會吧!


在網通業最熱的那幾年,拋下工作又去念了MBA,找了一個最不起眼的題目寫論文,台灣的碩士沒人寫過,甚至國外的文獻也沒出現過,這大概只有兩種解釋,不是我眼光獨到,就是這題目根本就是垃圾,一點意義都沒有,這機會大概以後者居高。我和我碩士班老闆打了商量,如果我寫完就讓我畢業,不過他提了但書,先過期刊審查再說。拜託,中華民國台灣的碩士論文,沒有一所學校說要通過學術期刊審查通過才可以拿學位的。不過呢,頭洗一半了,至少拚上一拚吧。


就這樣,當大家過著傳統研究生的生活時(這和大學比起來只是少了蹺課,多念點書,多寫幾篇報告和一篇論文而已),我研究所第一年就通過期刊審查了。老闆當然說,你可以畢業了!


我想過,就像混沌理論一樣,你根本不知道一些小影響到底會出現什麼樣的結果,要不是國中念那放牛班,我不會去念高工讀電子科,我也不會對資訊科技這麼在意與熟悉,我就寫不出這篇碩士論文。要不是熊秉元那本書,天曉得經濟學在做什麼?


後來同學告訴我,我的碩士論文引用率很高,連博士論文都引用我的研究結果。那又如何呢?我實在很不在意,反正只要提到這個領域的研究,就是得看我的論文而已,我倒是讓人圖了方便。


這篇論文之後,我又陸續寫了七篇論文,全都和學位論文有關,連我即將要出書的內容也和這高度相關。


於是,價值轉變成為機會,我的名字和這個領域高度相關,關於這點,哪是當時牛頭班的我可以想見的呢?

Mr.Economic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引用文章虛擬房地產獲利


我在即將出版的新書「發現虛擬貨幣藏寶圖中」會對第二人生這個虛擬遊戲做詳細的介紹,現在竟有華人在裡面操作虛擬房地產開始獲利,而且獲利頗豐喔!


詳細新聞請參見引用文章。

Mr.Economic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BASELⅡ與中小企業融資(下)
【經濟日報/鍾文榮】





Basel Ⅱ在信用風險中針對中小企業乃遵循「中小企業發展條例」第2條第2項所訂中小企業認定標準的分類,視為零售債權,其風險權數為75%,並且規定應符合分散性標準,即對單一交易對手之暴險總額不得超過合格零售資產總額之0.2%,而且個別暴險金額小,即對單一個人或數個人之暴險部分,以單一銀行授信金額新台幣1千萬元為限;對中小企業暴險部分,以單一銀行授信金額新台幣4千萬元為限。前述規範,乃規定風險權數及授信金額及總額的限制,而非規範中小企業的授信條件,因此,一些媒體報導Basel Ⅱ實施對於中小企業融資將大大受惠,應是以訛傳訛罷了。





風險權數 相對較低





就風險權數而言,Basel Ⅱ規定中小企業的風險權數為75%,相較於企業暴險中未評等之暴險為100%的確降低許多。這項調整,在過去一些學術研究中指出,零售企業的違約機率其實不比一般中大或大型企業為高,反而相對較低,因此,可以反映在較低風險權數上其實是合理的。





不過,中小企業欲取得評等的代價本質上就相當高,而且門檻較高,此乃因為中小企業的財報不透明,大部分無會計師簽證所致。另外,為了迴避稅賦課徵,可能傾向申報較高之費用,而降低收入,進而扭曲了經營品質。因此,在國內缺乏獨立且公正第三者對中小企業進行評等的前提之下,欲取得較高之評等或較低之風險權數顯然困難重重。





就資訊經濟學上,資訊不對稱對於銀行與中小企業關係的現狀,就存在著扭曲關係,扭曲關係的強烈,當然也會反應銀行的授信風險。西安交通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李良瑞認為,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如果視為一個市場的話,極有可能是資訊經濟學上的「檸檬市場」。





此話怎說?在經濟活動中,本質上就普遍存在著資訊不對稱現象,也因為資訊不對稱,導致了金融市場的低效率及一系列的金融難題,其中,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就是一個急待解決的金融難題。





端看融資,企業融資可以分為內部融資和外部融資,內部融資就是企業將自身積累的利潤轉為資本;而外部融資是企業在外部進行的籌資活動,包括直接金融和間接金融兩方面,然絕大部分的中小企業均是靠間接金融方式向銀行取得融資,直接金融的方式幾乎很難取得。





從資訊不對稱角度分析,中小企業本來就比銀行擁有更多企業經營狀況方面的資訊。因此,在融資市場上,銀行為了避免資訊不對稱可能對銀行利益的產生減損,銀行可能選擇拒絕融資或者降低融資額度或者是成數,乃避免「逆選擇」的風險問題。此外,在融資之後,中小企業很可能改變貸款的用途,並且去從事高風險的投資專案,可能造成貸款難以歸還,這就是道德風險。因此,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的存在,可能會降低銀行貸款的意願。





由於中小企業的融資市場,對銀行而言,本來就容易存在資訊不對稱的問題,資訊不對稱亦可能造成事前逆選擇與事後道德風險的授信風險成本,故降低授信意願或者是降低授信額度。不過,由於台灣的銀行業存在高度競爭,且目前爛頭寸過高,因此,可能的情況是融資不易的中小企業容易由授信寬鬆的銀行所吸收,或者銀行將資訊不對稱所可能產生的風險轉由信保基金承作保證,用以轉嫁部分授信風險,而信保基金則以保證手續費的風險貼水(Risk Premium)的方式,承擔部分保證風險。不過,由於信保基金承受銀行所轉嫁的授信風險,如何判斷何者該出具保證,對這項風險而言,信保基金其實亦不亞於銀行業。





從金融市場的現況看來,爛頭太高,而且民間固定資本形成及民間機械設備投資在近幾年都是負成長的情況看來,一則Basel II要求嚴謹評估風險成本,二則爛頭寸攀高的夾擠情況之下,以企業放款為主的銀行受困情況未來可能更為嚴重。簡單來說,Basel II並不會直接影響中小企業,畢竟,由於融資的需求深深影響中小企業的營運,銀行業基於服從Basel II之規範,影響所致,對中小企業的授信政策也可能會有所調整。





風險愈高 愈需資本





從銀行信用風險資本需求的角度思考,風險愈高的放款基本上即須要更多資本方得以支持。雖然根據大數法則,零售金融因具備較穩定之現金流,違約可能性較低,因此有較低之風險權數。然而,中小企業融資市場同時亦存在有資訊不對稱之風險問題,因此,承作中小企業融資全然以信用貸款的方式,以風險管理的角度思考,亦也可能增加銀行的經營風險,這些風險不外乎是信用風險的加權風險性資產過高,或者是過度以信用風險方式承作放款的集中度風險過高。可能的情況是過度集中於中小企業放款市場,極有可能因政經或產業的變動而產生不可預期的集中度風險,影響銀行的正常營運。





此外,為了降低資訊不對稱所造成之信用風險,銀行依據Basel II之信用風險抵減之相關規範,可以透過擔保品、保證、衍生性金融商品以及存款作為貸款抵減(on-balance sheet netting)等四種手段抵減全部或者是部分信用風險。不過也因為Basel II對於銀行使用信用風險抵減技術的相關規範,亦也產生中小企業融資不同的困難程度。





銀行為了降低風險可以要求業者提供擔保品,很顯然地,擔保品是銀行遭受違約後可以降低損失的一項最保守也最安全的方案。





當然,擔保品的提列,對中小企業融資當然是有一定的衝擊,這種衝擊顯然來自於有否能力提供擔保品,尤其是Basel II所規定的「合格擔保品」。





實務上,銀行若為有效抵減信用風險,則須由交易對手或第三人提供擔保品以抵減該信用風險,亦即當銀行持有「合格擔保品」時,允許銀行於計提資本時考慮該擔保品之風險抵減效果。因此,當企業主只有提供合格擔保品給銀行進行融資並且設質時,銀行才得以降低其應計提之資本,或者銀行要求業主提供經認可之交易所掛牌之權益證券為擔保品。





理論上,銀行因合格擔保品可以降低加權風險資產,相對而言,企業主也較有空間增取更好的融資條件(如降低貸款利率),但不盡然所有企業主可提出這些合格擔保品。從合格擔保品認定來看,中小企業主或微型企業能否提供這些擔保品,其為首要之門檻,這些擔保品不外乎是現金存款、黃金、政府公債、國庫債,或是有評等之公司債等,均有不同程度之困難性,而其他擔保品的風險權數亦高達100%(如以標準法下商用不動產作為擔保之債權),也更難向銀行取得較好的融資條件,也因這些限制,只好轉向信保基金取得保證,方得以順利取得融資。中小企業透過信保基金協助,可提供業主在融資門檻突破時,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在未來銀行導入Basel II時,信保基金在扮演中小企業融資協助角色,亦將更為吃重。





(作者服務於科技公司,專長為金融產業分析)




2006/12/17 經濟日報】

Mr.Economic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asel 2過去一直以為只影響到於金融業或銀行,但是對於廣大的中小企業到底有沒有影響呢,我認為有相當的「間接」影響,所謂間接影響來自於銀行在Basel 2之後對於中小企業的授信態度,我把分析的結果投到經濟日報,分別在12/3、12/17的週日版刊出。原文如下:


Basel 與中小企業融資()



【經濟日報/鍾文榮】




根據經濟部中小企業處94年統計資料指出,台灣地區中小企業家數為1,226,095家,占總企業家數的97.80%、就業人口的76.92%、企業銷售額的29.46%。從這項數據看來,不管從過去還是現在,從台灣經濟的發展貢獻來看,中小企業奠立起經濟起飛的重大基礎。不過,中小企業財報不透明與資本過小的產業特性,讓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有可能銀行因為考量授信風險,讓企業主的融資需求遇到瓶頸,而限於融資的困境。



政府介入 疏通銀行爛頭寸



這困境其實可透過政府的政策進行協助疏通。銀行局已擬定「本國銀行加強辦理中小企業放款方案」,預期目標為第一年(94.7.1~95.6.30)對中小企業放款總餘額增加2千億元。據銀行局資料指出,到956月底止,中小企業放款總餘額為26,885億元,較946月底增加3,219億元,目標達成率為161%。相對於金融機構對民營企業放款的年成長率9.68%而言,中小企業放款的年成長率為12.54%,增幅的確相當大,的確也疏通了銀行的部分爛頭寸。



不過,政策性效果在短期內的確對國內中小企業放款有不錯的成績,但是銀行亦須考量放款的風險。在競爭過多利差相對減少的環境中,銀行生存本來就不易,在上述「本國銀行加強辦理中小企業放款方案」中規定對中小企業放款績效佳者,銀行在可以增加分行數作為獎勵。因此,銀行在此誘因之下,可以預期的是放款餘額會增加,不過,也可能促使銀行將融資需求大量轉由信保基金進行保證,才能分散放款風險。



新版巴賽爾資本協定(簡稱Basel Ⅱ)自發布以來,金管會銀行局亦公告國內銀行即將於2007年實施Basel Ⅱ。Basel Ⅱ新協定較1988年之資本協定的範圍相對更廣,風險處理機制也更加複雜,在信用風險部分也新增內部評等法(IRB)與更複雜之擔保品抵減作業規定。



廣義而言,Basel Ⅱ相較於過去Basel I時代所帶來的影響,在於銀行須更加嚴謹評估銀行經營的各種風險。影響所及,銀行對於各種授信方案均須擬定各項的風險政策,而且可以具體表現在經營行為上。以授信而言,導入內部評等法(IRB)的銀行,即是因為可以嚴謹評估借戶的違約機率及違約損失率等各項風險因子,因此可以區辨出何者為較佳之借戶,何者為較差之借戶,並且針對前者給予較佳之授信條件(利率),而對後者則給予較低之授信額度或較高之授信條件,或者拒絕該借戶之融資申請。



但是,Basel Ⅱ對於中小企業的融資影響如何?



前陣子筆者的同學因產能的需求需要擴廠,開始評估融資的需求,適巧媒體報導銀行未來導入Basel Ⅱ時,將對中小企業融資貸款的優惠大增,因此認為可以比過去得到更佳之授信條件與貸款利率,並打算增加融資的額度。



前述推論的產生,來自於Basel Ⅱ中對於中小企業的風險權數,由原先的100%降為75%,由於計算銀行資本計提的風險權數降低,中小企業將成為新協定最大受益者,因此銀行對中小企業的貸款將更有條件及機會變得較為優惠,甚至有可能反映在利率等價格上。


這樣的假設前提在於銀行的資本計提過程,在計算中小企業的暴險時的條件較過去有所優惠。不過,事實是銀行的授信條件並不會因為計算暴險的條件較為優惠,或者是計提資本需求時較低,而對業主提供較佳之授信條件。即使,銀行因為計算資本需求時,因為比過去低,也只是讓銀行無須提列較高之風險性資產,提高銀行的資本運作彈性與效益罷了。不過,此舉的好處,是否會釋放或者反映到中小企業的貸款利率,上述這種解釋其實相當牽強,牽強的理由在於銀行的經營成本會反映在授信條件上,這些成本包括資金成本、作業成本及風險成本等諸多成本上。


因此,銀行基於授信品質與經營風險,不得不計較風險成本與業主的還款能力,單純以風險權數下降據以要求銀行業者調降授信條件,恐是緣木求魚,亦也曲解Basel Ⅱ之規範與原意。



授信5P 整體評估企業主



銀行評估企業主的還款能力,主要還是以授信5P進行評估,除了客觀以財務因素評估之外,亦主觀加入未來的經濟情況預測授信展望,以整體評估企業主的還款能力。所謂授信5P如下:



1. 授信戶因素(People):從客戶過去與銀行往來記錄及其承諾之履行,來衡量該授信戶之誠信度。此外,借款人的責任感、誠實度及其和金融機構往來的關係,都有潛在的信用分析價值。



2. 資金用途(Purpose):評估貸款之動機與償還借款之計劃,確認資金是否用於個人消費投資、購置資產或償還既有債務等。



3. 還款來源(Payment):融資通常以薪資經常性收入或投資收益償還,為銀行評估信用之核心。



4. 債權保障(Protect):穩定的收入、周延的放款契約條款或貸款者的資產與信譽等都能適度確保債權。



5. 授信展望(Perspective):放款本金的攤還發生於未來而有風險,所以金融機構除評估當時的信用風險狀況外,對未來風險也須適當評估。



就上所述,就授信方案或者是流程,銀行並不會因為Basel II對於中小企業的風險權數有所降低,即直接給予較優惠的授信條件,一樣得經過徵授信的審核,評估還款條件、違約風險等諸多因子訂立一合適的授信條件。因此,就因Basel II對於中小企業的風險權數降低,即視為可以取得較佳之授信條件,恐怕是曲解Basel II的意涵與規範。



(作者服務於科技公司,專長為金融產業分析)


2006/12/03/> 經濟日報】

Mr.Economic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了撰寫即將於明年初出版的專書「發現虛擬貨幣藏寶圖」,我蒐羅了世界各國有關於虛擬經濟、虛擬貨幣和虛擬國家的撰述和報導,其中,Entropia是個相當有意思的網站,這個網站是個3D遊戲的網站,但是特色是帶入投資個角度切入,玩家不再是遊戲玩家,有可能變成虛擬投資專家,裡面發行虛擬貨幣,也發行現金卡,相當有趣!



網址如下:http://www.entropiauniverse.com/



因為時差的關係,昨天和Entropia的資訊長(CIO)Marco Behrmann和創意總監Hans Lundholm晚上在通信,因為開發Entopia的公司是 MindArk,這是一家位於瑞典哥德堡(Gothenburg)的科技公司,我們前後通了兩封信,最主要是為了取得一些影像的授權(我可不想被瑞典人告),結果,Marco授權我使用Entropia的影像資料,Hans還大方的提供更多的影像授權給我,真是被瑞典人的熱情所感動,因為所有的影像授權只要他們兩個回覆我,而且不收我任何一毛錢,真是太感動了。



關於Entropia的基本的介紹如下:

因特匹亞的官方網站:http://www.project-entropia.com/,目前官方網站僅提供四種語言版本,包括英文與德文,網站宣稱即將提供日文版與簡體中文版,由此可見日本與中國大陸也很熱衷於該項遊戲。遊戲的下載網址http://www.entropiauniverse.com/en/rich/5355.html,整個遊戲檔案超過1GB,看來有興趣的玩家非得有大頻寬不可!同時,官方網站也提供電子雜誌的發行,有興趣的玩家可以至http://www.entropiauniverse.com/en/rich/5380.html下載,裡面有詳細的遊戲介紹。



看到Entropia的資料,基本上來自於BBC,我把新聞資料稍微整理如下:




20041217BBC一則新聞指出,一位澳洲玩家Deathifier在網路拍賣網中以2.65萬美元(相當於87萬臺幣),買下一座只在電腦遊戲中存在的荒島,而這個荒島也只存於電腦遊戲因特匹亞(Project Entropia)中。


你也許覺得這個澳洲玩家Deathifier大概瘋了,但是你不得不承認,他也許可能致富。


因特匹亞其實只是大型網路遊戲中的一種,不過呢,官方宣稱的特色除了是真實的人在參與遊戲之外,而且還是玩家之間還是真實互動,而且還具有實體金錢經濟的虛擬世界,這和一般的連線遊戲絕對不同,根據遊戲官方的統計,在2006年有大概50萬人加入這個虛擬經濟體。


不過呢,這個虛擬空間中使用的貨幣還是虛擬貨幣,也就是說玩家們要先兌換因特匹亞的虛擬貨幣方可以進行交易,而且允許玩家用現金買賣虛擬貨物,以及在eBay拍賣網上拍賣他們的虛擬貨物。這和一般的網路連線遊戲不同的是,你想加入這個遊戲基本上是免費的,但是要先取得虛擬貨幣才行。因此,因特匹亞的特別發行屬於這個虛擬空間的貨幣體系:PEDPED和美金之間採取固定匯率,目前設定10$PED=1$USD


因特匹亞這種虛擬經濟的發展,也許很多人都認為只是虛晃一招,大概不會有人參與,但是根據統計,在2005年短短一年之中,這個虛擬國家總體交易金額就高達16PED,大約等於1.6億美元。夠可觀吧,這也就代表很多人參與這個因特匹亞經濟體,而且確實從事虛擬交易與虛擬投資。


至於參與因特匹亞經濟圈的玩家是否有人因此而獲利,因個人投資屬於私人行為,目前還沒有玩家宣稱已經開始獲利。


※更多的探討與介紹敬請期待作者即將於明年二月出版的「發現虛擬貨幣藏寶圖」,本書為華人世界第一本探討虛擬經濟和虛擬貨幣的專書!


Mr.Economic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這個國家叫做Entopia,在德國成立,竟然在去年要申請加入聯合國,當然也發行虛擬貨幣。









詳見新聞:




第一个网络国家申请加入联合国




www.ArtHtml.com   2005/04/08   作者:ArtHtml.com   来源:it.com.cn









周二,以德国一位28岁的编程高手威茨曼,联合几名志同道合者宣布建立一个网络国家


“Etopie(伊托邦)”,并向联合国递交申请,要求承认这个国家的主权与合法性。该消息引起全德震惊。德国之声中文网独家采访并了解到,这个名为“伊


托邦”的网络国家目前已接纳了来自全世界的2000多个公民,其中甚至有72名中国人。



虚拟共和国“伊托邦”横空出世








这里是一个真正的理想国:没有贫富差别,没有种族歧视,所有公民享受尽可能多的自由、平等和民主。








这怎么可能呢?──“完全可能的!”在接受德国之声中文网采访时,伊托邦的“临时负责人”威茨曼,这名28岁的德国自由柏林大学信息系博士生铿锵有


力地说:“在网络硬件技术上说,我们建立这样的一个庞大体系早已经实现了。目前缺的是软件部分,也就是如何实现将来在满足巨大容量的情况下顺利进行实际管


理,以及各种应急措施等等。”








在位于柏林东郊一座被废弃的厂房里,威茨曼和他的几名年轻同事领着德国之声记者参观了这个网络国家的“ 国家机器”──一个占地100多平米的机房,由23台高速运转的服务器组成,承担网络管理的任务。








威茨曼透露,这个主意源于三年前的一个科研项目,威茨曼和同组研究生获得了柏林啤酒大王维尔特马赫先生的一笔赞助,并得到这名理想主义富豪的后续支


持,研发这个网络王国。“维尔特马赫先生不是个一般的慈善家,他如今也是伊托邦国的公民。不过,他和大家一样,没有丝毫特权。”








按照自己的理想创造世界








威茨曼介绍说,这个伊托邦自宣布成立以来,已有来自全世界的数万人登陆伊托邦网站,要求加入伊托邦国籍。限于目前的系统容量以及管理尚处初期,只批


准了2000多各种背景的人正式加入,其中还包括72个中国人。入籍以后,伊托邦国民就可以进入一个犹如人间仙境一样美丽的三维视野,他们在这里可以获得


信贷,然后按照自己的理想创建家园、工作、生活、与他人交往。








威茨曼向德国之声记者展示了伊托邦的虚拟社区初级模型,并且示意说,现在网络社区同时在线的有1378人,因为目前供求还比较简单,而且大家之间的交往还刚开始,活动比较简单。伊托邦还将自行划分州或市区各级单位,因为这里几乎有无限的空间。








遗憾的是,货币还是进行各种消费活动的前提,伊托邦里流通虚拟的电子货币──伊币。不过,人们通过创造或生产又可以获取货币。即使身无分文了,还可以相互借贷。当然也会出现彻底的穷光蛋,这就需要其他人建立慈善机构来支持。








总而言之,与现实生活相比,人们在伊托邦里多了快乐,少了压力,大家与世无争,自由放任。“更重要的是,”威茨曼说:“人们在伊托邦里进行了许多他


们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或者很难获得的体验,比方说如果谁想当市长,可以先是自命,同时他必须把城市规划得足够漂亮以吸引市民定居生活纳税,然后他又必须把


城市生活安排得足够精彩,这样城市才真正又意义。”








“这样的经历对所有人都是一种吸引。反过来也可能对人们在现实中提供借鉴意义。” 威茨曼认为这是伊托邦的最重要的社会意义之一。“另外,我们不与现存的国家产生任何主权或领土冲突。我们与他们是同时并存的两个世界,也就是说,我们永远只能是个网络世界。”








网络国家是对现实主权国家的挑战








2000年前,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经构想了一个理想国;500年前,英国人托马斯.莫尔提出了一个理想国的模式--乌托邦。随着供阐主义在世界的


破灭,乌托邦几乎被人淡忘。但网络的出现和普及,无数人开始构想在虚拟的世界里开辟一个这样的理想国,尝试运用最新的主权虚构理论来建构一个全新的国家。









而今,这个由几名德国人发起的虚拟国家E-Topie正式宣告诞生了。威茨曼告诉德国之声中文网,他们已于3月20日代表伊托邦国民申请加入联合


国,要求承认伊托邦是一个主权国家。不过威茨曼也承认:“网络国家是对现实主权国家的挑战”。据他说,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联合国官员表示:一个虚拟的国家


要求加入联合国,这在联合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所以需要进行比较特殊的讨论程序。








昨天,德国之声中文网向联合国新闻处发去电子邮件求证。该处一名高级官员表示确有此事,并且已在联合国内部网上引发激烈争论。德国外交部的反应则非常谨慎,对此表示无可奉告。

Mr.Economic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虛擬國家」護照/鍾文榮


※更多的探討與介紹敬請期待作者即將於明年二月出版的「發現虛擬貨幣藏寶圖」,本書為華人世界第一本探討虛擬經濟和虛擬貨幣的專書!



一個國家的成立,當然要有公民,而且最好有國家願意承認!在埃南基歐王國中,每個人都可以成為這個國家的公民,而且可以申請護照,並受憲法所保護喔!最重要的是成為這個國家的公民,除了憲法所保護的權利之外,最具有特色的是,成為這個國家的公民竟然是「免稅」。這可是一個極大的吸引力,只要這個國家努力到受到國際承認的話,相信一定會有很多人願意移民-當然是指取得護照而已。


既然存在虛擬國家,各位一定很好奇全世界有多少個虛擬國家呢?進入「虛擬國家」網站就可以很清楚得知目前分佈的數量。到目前為止,這個網站列了共118個,從虛構的國家、城鎮到分區獨立的行政區域都有詳細羅列。


虛擬國家有什麼特色?除了沒有具備實體國家的要件之外,虛擬國家的「服務」項目形形色色都有,從辦護照、申請公民權、設立公司、申請大學學位、發行公債、郵票等,服務的項目包羅萬象,簡直應有盡有。不過呢,大部份看起來都只是好玩而已,意義不大,但是也有如「埃南基歐」真的發行公債,從事實際金錢上交易行為的虛擬國家。


在所有的虛擬國家中的活動當中,沒有比「虛擬護照」更吸引人,之所以吸引人的原因是,只要這本虛擬護照被某些國家所承認的話,你當然可以自由進出這些國家,從事各種行為。新聞就曾報導就在199811月發生了一件詐欺事件,其中一個虛擬國家「邁爾基日帝克國」(Dominion of Melchizedak)3名男性代表,在菲律賓販賣「邁爾基日帝克」國護照,以每本3,500美金的價格提供給數百名想到海外工作的菲律賓人民。最近另一則事件則是在2005218,澳大利亞一文化團體Sabotage,拿著33本虛擬國度的護照到美國搞展覽, 結果一樣也被美國海關沒收。


邁爾基日帝克國這個國家其實和埃南基歐一樣,都是一個虛擬國家。根據這個國家的描述,邁爾基日帝克國的首都位於以色列,首都自稱是賽倫(Salem),賽倫這個地名恐怕很多人都是陌生的,但是要是說耶路撒冷(Jerusalem)的話,大概大多數人都會知道。令人好奇的是這個曾經是幾個宗教的聖城耶路撒冷,怎會變成一個虛擬國家的首都呢?這得從一對父子檔說起。





根據報導,原來邁爾基日帝克國是由住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貝多雷依(Pedley)二父子所設立的虛擬國家,貝多雷依的父親更曾因為詐欺案而在墨西哥監獄服刑,他曾在1986年(邁爾基日帝克國也就是在這一年成立)在獄中寫了一本邁爾基日帝克聖經,因此,邁爾基日帝克國乃是依據在舊約聖經裡出現的古代耶路撒冷王國國王的名字所命名的。





不過,令人覺得好玩的是,這個國家的首都是既然是耶路撒冷,但是聯絡地址竟然在美國加州,更奇特的是國家版圖卻是一堆小島、淺灘及南極洲,這個虛擬國家的結構的確讓人嗔目結舌!


護照的買賣的確是個頭痛的非法犯罪問題,在國際上護照的買賣雖然是違法,但還是相當盛行,這些違法的護照買賣主要是不法份子會販賣南美各小國的護照給想暗地進入美國以為工作之用。不過這些護照有真有偽,但是邁爾基日帝克國的護照卻是介於真偽之間,主要是在1998年初的時候,邁爾基日帝克國竟然向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政府提出承認該國護照的請求,結果這二兩個國家竟然正式同意並且批准,以後凡是只要是持邁爾基日帝克國護照入境的旅客,都可以免簽證入境,這樣一來形同邁爾基日帝克國的護照就是真的,而且得到正式國家的承認。後來,持該國護照入境的人在之後發生了詐欺事件,這兩個國家於是就取消承認邁爾基日帝克這個國家,所以爾後持有該國護照的旅客,目前都是非法入境。

Mr.Economic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虛擬國家介紹/鍾文榮


※更多的探討與介紹敬請期待作者即將於明年二月出版的「發現虛擬貨幣藏寶圖」,本書為華人世界第一本探討虛擬經濟和虛擬貨幣的專書!


虛擬國家之所以吸引人,甚至吸引一些投資客進場,除了滿足這些人的新鮮與好奇感之外,最重要也滿足玩家們對虛擬世界的無窮盡的探索與冒險罷了。但是除了遊戲或者是投資之外,虛擬國家的確也引發一些經濟與政治上的嶄新觀點,也許很多人會覺得顛覆,但還是不得不正視這個議題。


世界上第一個「虛擬國家」成立在199999,稱為「虛擬南斯拉夫」(Cyber Yugoslavia)。這個虛擬國家並在網路上公佈的第一部憲法,其中規定世界上只要是同情南斯拉夫遭遇的人,都可以申請成為這個虛擬國家的公民,而且可以持有該國家的虛擬護照。一直到了2006年的十月,這個虛擬國家已經擁有了16,768人成為虛擬南斯拉夫的正式公民,其中甚至有數百名中國人,而且這個國家的公民擁有與現實國家公民幾乎一樣的所有權利。





既然是虛擬國家,國土面積當然就是「零」了,沒有錯,官方網站上寫的就是國土面積為零,而且這個國家還位於「網際網路(Internet)」上面。至於憲法呢,虛擬南斯拉夫也存在「一本」憲法,雖然只有短短的17條而已,但是為招攬世界各國的公民加入,虛擬南斯拉夫的憲法還提供20國的語言版本,甚至包括日文。


就在1999715虛擬南斯拉夫發佈了憲法草案,第一條載明這部憲法草案是由網站的管理者起草的,而且這部憲法可以隨時更改與變動,每個公民都有權力去修改憲法。只不過這部憲法起草到現在,雖然已經有16,768人申請成為正公民,但是7年來還沒有人去更改過這部憲法,所以說這部憲法到目前為止還是「草案」而已,從這個國家的公告系統看來,自成立不到半年後就已經沒有任何官方訊息向註冊公民公告,目前看起來應該處於停擺狀況。


除了虛擬南斯拉夫之外,曾經有個虛擬國家也相當出名,叫做埃南基歐王國(Kingdom of EnenKio),這個國家位於在日本和夏威夷中間,位置在北緯19° 18′東經 166° 35′。關於埃南基歐王國這個國家,相信大部份的人應該連聽都沒聽過,也名不見經傳,不過呢,她的確存在於這個地球上,只不過小到「微乎其微」而已。在這個國家的網頁上記載著,這個國家領土狹小,位於夏威夷向西約2,300英哩之處,距離日本大概是2,000英哩左右,而且這個國家只是一個珊瑚礁繚繞的小島。另外,這個國家的鄰居最近的是馬歇爾群島中的Bok-ak Atoll,果真是名不見經傳,翻開地圖還真難以找到。






這個國家多小呢?大概只有22.7平方公里,只比臺灣的綠島大一些(綠島的面積大約是15平方公里)真的很小。依據官方網頁的介紹指出,「埃南基歐」以當地語言的意思是「柳丁之花」,不過事實上,這個小島其實就是威克島(Wake Island),現在是屬於美國的領地,位於日本與夏威夷之間的軍事要衝,也是美軍的基地。


目前,這個島想獨立卻不受美國政府所承認,或許她應該只算是個「虛擬」的國家,空有其名,卻不具其實體國家的事實。但是,很奇特的是這個小國家竟然也發行公債,最令人意外的是,這樣名不符實的國家發行公債所得的資金卻是運用在公共事業或「海上飯店」等建設上。令人不解的是,既然不具國家實體,又如何從事公共事業呢?看起來這個小國家的野心真的不小,預計從事的建設竟然還有電信廣播、太空研究中心、轉運站大型計畫,而且還要發展養殖業、銀行業、礦業及航海服務,最不可思議的是還要推展公民權,夠奇特吧!


當然,虛擬國家除了是個有趣議題之外,現在也成為一些政治、社會與經濟學者所關切與研究的新鮮議題,看起來我們還不得不重視呢!

Mr.Economic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聯合報一則新聞讓我很好奇,因為加拿大魁北克是法語區,早就鬧獨立很久了。



之前寫書時,特別找了有關虛擬國家的新聞,所以看起來魁北克可以算是個虛擬國家,但是你聽說過可以虛擬國家嗎,虛擬國家可以申請護照喔!



所以啦!你想成為一國的皇帝啦、總統啦,只要成立一個虛擬國家就可以了。之前不是有人持「臺灣國」的護照到處通關嗎,臺灣國就是一個虛擬國家,拿的當然就是虛擬護照!



所以啊,臺灣早已被某些人獨立成一個虛擬國家了,不用再搞獨立啦,也不用一邊一國啦...



※更多的探討與介紹敬請期待作者即將於明年二月出版的「發現虛擬貨幣藏寶圖」,本書為華人世界第一本探討虛擬經濟和虛擬貨幣的專書!



虛擬國家與虛擬護照的資料如下:


[1]虛擬南斯拉夫的官方網站如下:http://www.juga.com/,至於識別標誌,可於下列網址取得:http://www.juga.com/symbols/


[2]虛擬南斯拉夫的憲法,可至下列網址下載:http://www.juga.com/Constitution/const.htm


[3]想要成為虛擬南斯拉夫的公民嗎?這裡可以提供加入的方法,其實只是註冊而已:http://www.juga.com/apply/apply.htm


[4]埃南基歐王國的網站如下:http://www.enenkio.org/,該國的介紹可以到下列網址參考:http://www.enenkio.org/home.htm


[5]虛擬國家列表:http://members.tripod.com/rittergeist/


[6]想申請虛擬護照嗎?你也可以在網路上申請一本:http://www.sabotage.at/sos/passport.php


[7]邁爾基日帝克國網站如下:http://www.melchizedek.com/,這個國家的簡介可以參考下列的網址http://www.melchizedek.com/misc/History.htm


[8]Sabotage網址:http://www.sabotage.at/


[9]邁爾基日帝克聖經下載網址如下http://www.melchizedek.com/mz_bible/bible.htm



這則新聞如下:

魁北克國中國 加國承認了
圖/聯合報提供

 


加拿大國會眾議院廿七日以二百六十六票對十六票的壓倒性表決結果,通過正式承認魁北克為「國中國」的決議,即在統一的加拿大聯邦體制下,承認魁北克的「國家」地位,希望以此象徵性姿態化解魁北克要求獨立的聲浪。


這項備受爭議的決議案由加國執政黨保守黨籍總理哈柏提出,並獲在野黨自由黨與新民主黨支持,鼓吹魁獨最力的「魁北克集團黨」因為自知孤掌難鳴而勉強支持,全案因而輕鬆過關。決議案通過後不需修憲或更改相關法條,僅具象徵意義。


哈柏意圖藉此先發制人,使魁北克集團黨無法借題發揮,並爭取魁北克自由派選民的好感。他在國會表決前指出:「加拿大政府強烈認為,全國和解的時機已經成熟。」


但反對者認為,此舉可能適得其反,使魁獨聲浪捲土重來,甚至引發骨牌效應。華裔的加國政府間事務部長莊文浩在表決前,即以無法接受決議案隱含的「族群民族主義色彩」為由而請辭。


莊文浩並稱,魁獨陣營勢必藉機製造混淆。他仍將保留國會席次,聲稱仍忠於哈柏。保守黨表決前祭出黨紀,表示任何黨籍閣員若不支持決議案,將受到解除內閣職務的處分。莊文浩是保守黨組閣至今第一位辭職的閣員。


與哈柏同一陣線的運輸部長坎農則表示,保守黨承認魁北克的國家地位僅具象徵性,不可能衍生任何法律或憲法問題,莊文浩所稱此舉可能造成族群分裂的說法有誤。莊文浩請辭不至於危及內閣的安定,卻凸顯魁北克地位問題的敏感性。


魁北克集團黨表示將利用此項決議案要求更多權力,包括魁北克官員得在國際會議中發言的權力。魁北克曾經舉辦兩次獨立公投,均未過關。多數的魁北克人希望留在完整的聯邦體制內,渴望獨立者居少數。魁北克早已將其議會稱為「魁北克國會」,並將魁北克市定為「首都」。


角逐自由黨黨魁職的熱門人選伊格納泰夫曾經表示,法語與獨特的歷史、文化使魁北克人截然不同於其他加拿大人,應該享有國中國的地位。自由黨近日內將選舉新黨魁。


【2006/11/29 聯合報】@ http://udn.com/

Mr.Economic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俺老姐上週寄了這封伊妹兒給俺,說這太難了,要我趕快解這答案,辦公室要開會討論...

不會吧,開會討論這個老掉牙的題目,會不會有一群人太閒啦?

話說回來,這個題目已經流行很久了,俺念研究所時也把這題秀給一堆商學院研究生和教授解看看,竟然沒人能解出來,不會吧...

俺花了1分鐘不到就解完了...你解出來了嗎



這封伊妹兒如下,有興趣的人可以解看看,到底哪裡不對!



《你們以為加減很簡單?. . . . 那你們算算看下面這道題吧! 》






三個人去投宿


服務生說要30元每個人就各出了10元,湊成30元




後來老闆說今天特價只要25元,於是叫服務生把退的5元拿去還給他們


服務生想說自己暗藏2元起來,於是就把剩下的3元還給他們




那三個人每人拿回1元10-1=9,表示每個人只出了9元投宿


9x3+服務生的2元=29 那剩下的1元呢????










Mr.Economic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小額付款工具之限制因素評析(三)

鍾文榮



Micropayment而言,網站提供消費者的支付方式有相當多種,除了線上信用卡支付是利用網路交易,較符合網路特性之外,其他各項仍是屬於傳統交易的支付方式。現階段較普遍使用的信用卡線上支付交易方式有SSLSET兩大機制,然在面對快速的電子交易環境當中,支付機制的便利性包括支付和清償的流程設計將成為交易的瓶頸所在。因此,若以線上信用卡用以支付小額的產品或服務時,支付機制的瓶頸無法克服,對於欲使用該機制的使用者而言除了不便之外,還有持有門檻的問題尚待解決。




根據財政部金融局統計,截至民國908月止,信用卡的發卡張數高達3,851萬張,流通卡數為2,138萬張,流通率約為55.5%,若以台灣2,300萬人口計算,平均每人持有1.67張信用卡。這個數字只顯示出信用卡的發卡量,但以信用卡的發卡門檻而言還是有一定的限制,如年滿18歲,有正當工作及收入等等限制,因此並非人人皆可取得該支付工具,這項限制性意謂著若發卡銀行以信用卡及儲值卡功能合併發卡的化,首先面臨的仍是無法有效突破發卡量,同時亦無法有效區隔出小額支付所訴諸的支付市場。




另外,台灣的金融卡一度也成為支付工具的一種,根據財政部金融局的統計資料顯示,截至民國908月止,金融卡的發行張數就高達7,596萬張,平均每人擁有3.3張金融卡。其中為因應電子金融的發展,民國872月份推出IC金融卡,結合了提款卡、轉帳卡、消費卡、電話卡等多種功能,然根據財金資訊公司(FISC)指出,目前計有22家銀行發行IC金融卡,流通張數約為110萬張,加入的特約商店總計約4,900家。從上述數據分析,對IC金融卡的使用層面而言,只及金融卡發卡量的1.4%,顯然在規模上仍有不足之處,而且使用者針對IC金融卡仍存有安全機制上的疑慮下,在推廣與發展上顯然出現瓶頸。畢竟,一張金融卡所代表的一個人的金融帳戶,要將國人普遍使用金融卡於提款的習慣上轉換成為支付工具的確在使用者的認知上無法有效突破。因此,在IC金融卡的後續發展上多朝向校園金融卡發展,結合校園門禁管制、學生證等功能,但應用在Micropayment功能上往往無法發揮立竿見影的效果。




除了金融機構發行的支付工具外,針對Micropayment市場,國內網路相關業者也積極進入這塊亟待開發的支付市場。如平實數位網路發行的「訐譙龍數位交易卡」、遊戲網路業者皇統國際發行的「皇統全通卡」及郵政總局與全球線上發行的「郵政E付卡」等,皆積極發行Micropayment工具;另外國內ISP業者如HiNetSeedNet等也透過電訊帳單整合的功能提供消費者小額的支付的功能。




/>
/>


          一般網路上使用之Micropayment機制,多由網路業者所發行,其中,消費者必須透過傳統支付工具(如信用卡、ATM轉帳或郵政劃撥等)支付網路業者一筆預付金額,網路業者則開立虛擬帳戶以供其進行交易。消費者則根據其虛擬帳戶中的點數,向網路業者支付系統所支援的消費網站進行交易,之後消費網站擁有者則據其消費記錄像網路業者請款,最後網路業者將手續費扣款後將其餘款支付給消費網站。這種支付方式的特點通常是消費者為網路業者的忠誠使用者(如線上遊戲使用者),發行業者同時身兼發行者與清算者的角色,這種支付系統中並不存在公正第三者,唯該系統也非最終面對面支付工具,無法使用於實體世界



針對另外一種網路帳戶整合式的Micropayment方式而言,一般均由電信網路業者所扮演,和圖3-10不同之處為消費者支付給消費網站的不再是消費點數,而是輸入電信網路業者者的門號及密碼,消費網站則據其消費金額向電信網路業者請款,而電信網路業者再扣除手續費後支付金額給消費網站。其後,在消費者的電信網路帳單上則會加上消費金額,併其電信網路帳單一併支付給業者。




上述這兩種支付方式在架構上大同小異,均非最終面對面支付系統,其中最大的不同點乃在於點數制的支付方式是預付方式,而帳戶整合式的支付方式則是遞延支付,對消費者的效用而言,後者的效用較大,若再配合信用卡支付帳單金額的話,遞延支付的效用有時可以高達兩個月。




根據資策會MIC研究指出(虞金燕,民90),以目前國內廠商推出的Micropayment機制而言,其發展限制的最大原因為使用者無法跨網站使用。也就是說消費者所持有的支付工具僅限於該支付工具所支持的系統上方得以進行交易,無法跨系統進行交易。舉例來說,消費者若持有訐譙龍數位交易卡只能在其網站上進行交易,郵政E付卡亦只能在能夠接受該支付系統的網站上方能提供交易。顯而易見地,消費者若需對某特定商品進行交易的話,手中必須持有該系統所接受的支付工具,因此,會發生諸如下列的問題:




一、        消費者持有該支付工具的意願,消費者會評估持有該支付工具的效用如何?使用頻率如何?可交易的廣度如何?等等問題。


二、        電子商店接受該支付系統的誘因,電子商店會考量現有該支付機制的使用族群、數量、特性等問題,而市場機能是否足以支持其採用該支付機制,並且可以獲利得誘因問題。


三、        發行業者所建立的支付機制是否足以吸引使用者加入該機制?現有非該系統的使用者轉換支付習慣的轉換障礙大小?發行該系統的外部誘因是否足以吸引使用者加入等等問題,最重要的是業者可否因為該系統的發行享有範疇經濟,能夠帶來獲利,並且加大與競爭者的競爭門檻與障礙。




綜合以上三點,現階段台灣的Micropayment機制最終還是面臨瓶頸,以一個理性的消費者和電子商店而言,同時接受多種而無法共通的交易機制,無異加大支付功能的障礙。




因此,Micropayment機制是否能夠廣泛成為一種支付機制,亟待解決的是市場經濟面的問題,而非技術面的問題。




針對現行台灣常見的帳戶整合型及點數型的Micropayment,以K. SungSchmidt & Müller(1997)Neuman(1995) 所提出的關鍵因素綜合整理如表3-3所示:



3-3 台灣現行Micropayment系統比較表



 



帳戶整合型



點數型



支付期限



遞延支付



預付



匿名性



使用者僅需登入原帳戶之電信網路帳號及密碼即可進行消費,僅有原電信網路系統知其身份。



使用者登入帳號及密碼,匿名等級需視系統提供而定。



發行控制權



電信網路業者



網路業者



背書者的數目





無 



支付者的證明來源



電信網路業者



網站發行業者



保證







收款者的風險程度



不高,但可能產生消費爭議。



發行網站林立,消費者無從查察網站信用程度。



流通性



接受該支付系統的特定範圍內。



接受該支付系統的特定範圍內。



安全性



易被盜用。



易被盜用。



可靠度



視系統而定,通常不高。



視系統而定,通常很低。



規模度



有電信網路原有使用者作為系統基礎,規模度高。



發行單位若為小型網站則系統規模度很低。



可受性



可支援的交易點不多。



可支援的交易點不多。 



用戶基礎



有電信網路原有使用者作為基礎。



發行單位若為小型網站則規模很低。 


Mr.Economic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額付款工具之限制因素評析(二)

鍾文榮



針對小額支付(micropayment)工具而言,現行的發展大致區分為線上支付與離線支付兩種。一般而言,對線上支付的發展較為成熟,唯使用範圍僅限於網路支付,對於離線支付而言雖在技術上有所突破,但礙於法令及社會因素等限制,除部分國家已施行外,目前尚無法普遍化使用。在使用特性上,小額支付主要是取代現金交易的不便性,因此,在機制的設計上多模仿現金交易的特色,其中最為重要的是「匿名性」,故在機制的設計上必須加入一些驗證的過程,而當交易過程過於繁複時卻容易使交易時間延滯。據此,過多的交易機制設計是否會帶來使用者便利的程度,這必須要多所思考的。




另外,在小額交易中,傳統非電子式的支付方式則是以現金交易為主,原因不外乎是信用卡、支票和簽帳卡等支付工具的交易成本居高不下,以這些工具使用在線上或離線的小額交易,將產生相對過大的交易成本損失,而這部分包括了商店為完成交易所必須建置的成本(包含維運成本),與必須付出的交易手續費,消費者必須面對交易的不便性與交易風險,但是若以其他支付方式模擬或代替小額支付的機制,將導致更高的交易成本。




根據VISA International(2001)統計,全球80%支出的主要29個國家的現金交易額金額高達6.45兆美元,這其中1美元以下的交易就高達1.42兆美元,這數據乃單指純現金交易而言。另外,以美國為例,每年也有超過8億美金的小額現金交易流通(Ghosh, 1998)。這些數據顯示小額支付的市場潛能足以讓一些大型集團亟欲進入,如MasterCard發展的Mondx系統和VISA International發展的VISA Cash兩大系統均已發展各自的小額支付系統。但至目前為止這兩大系統雖在信用卡市場上可以相互清算,唯在小額支付的儲值卡市場卻還未能彼此清算與交易。這兩大系統都是儲值系統(stored-value),除了可以支援線上交易之外亦可以支援離線交易,但是其他的小額支付系統通常無法同時支援線上與離線交易,且彼此系統間又無法清算與交易,因此,小額支付的交易機制時至目前為止尚無法有效地快速擴散,無法彼此清算的限制構成了相當大的阻礙。




對目前小額支付機制的限制因素,主要由下列三方面加以評析:


支付者的限制因素



為釐清小額支付的支付者限制因素,首先必須從支付習慣上進行分析。一般而言,小額支付主要是發展來取代小額的現金交易,而無論是線上或者是離線交易,交易機制的設計必須能夠符合這兩項的使用環境,並且具有如現金交易的交易快速與匿名性的基本要求。




從支付行為來看,消費者的購買流程大致分為五大步驟(圖1),針對現有信用卡支付工具使用於小額的支付的行為而言,涉入(involvement)的程度會影響其支付工具的決策。以信用卡支付而言,對小額交易的高使用頻率所產生的不便性過高。因此,交易不便性的確會限制其使用決策,畢竟,信用卡無法像現金交易具有匿名特色;其次,信用卡普遍具有信用額度的機能,雖在大額支付上享有其遞延支付的優點,但使用在小額消費支付的環境裡,尤其是線上的網路交易而言,所產生的限制性便會大於其所提供的優點,而目前廣泛存在的信用卡盜刷問題更限制網路交易的可行性,更加提高信用卡使用於小額支付交易的涉入程度。因此,良好的小額支付工具的發展,在消費面而言,符合簡化的流程以降低支付工具的涉入程度對消費者而言,的確相當重要,茲分述如下:


/>
/>




1 支付工具之涉入程度



    支付額度


支付工具



大額支付


小額支付


信用卡支付





小額支付




 




一、        對支付工具的認知:


就現行的傳統支付工具而言,消費者普遍的認知還是以現金交易為主,其次是以信用卡交易。雖然支付工具的形式多種,但是消費者在制訂決策中,仍會以對其最有利的支付方式支付。以網路交易為例,信用卡交易的使用比例高達57%,但是,這其中有一項問題是消費者願意使用信用卡進行小額消費支付的意願的比例如何,對現行的支付機制使用於小額支付而言,是很難滿足需求的。


    對小額的支付行為而言,根據Mondex International(2001)的調查,以英國為例,有57%的比例願意小額支付取得一些網路內容的服務,對於像提供投資理財資訊服務的資訊內容,消費者平均願意付出1.12英鎊,對於取得旅遊資訊服務平均願意付出0.95英鎊,取得每週的電視節目表則願意付出0.12英鎊。以此為例,則目前支付工具對提供這樣小額資訊服務的需求,面對支付工具的較高的交易處理成本而言,恐怕難以達成。對消費者而言,以目前繁複的線上交易而言,則會大大限制使用信用卡為其小額且交易頻率過高的小額資訊支付取得服務。因此,除非發展完善的小額消費支付機制,否則,這些小額交易的需求勢必無法充分滿足。


二、        支付工具的資訊的搜集:


對於支付工具的資訊搜集,根據消費者的過去經驗與外部所提供的資訊,適用小額支付的支付工具有限,根據MIC20001月份針對國內經營電子商店業者問卷調查結果,支付工具的的方式與比例:信用卡SSL加密40%,信用卡傳真15%,郵政劃撥13%,銀行轉帳10%,貨到支付8%,信用卡SET加密2%,會員制扣款2%,其他10%。對於小額支付工具而言,國內業者並無提供相當的支付工具,即使是如ISPICP業者所提供的帳戶整合服務或點數服務也均非最終支付工具,僅僅透過帳戶轉換或點數轉換的方式進行小額服務消費的提供。這其中亦牽涉到一些問題,也就是公正第三者的扮演通常無法具體建立,系統業者球員兼裁判的機制無法充分滿足消費爭端的處理。再者,既然非最終支付工具,因此消費者在選擇支付工具的同時,亦陷入如何搜尋何處有其欲消費的網站業者,同時亦滿足其持有的支付工具。


Simonson(1988)年提出,消費者制訂決策過程中,會把資訊搜集成本列算其中;這當中假設收集資訊的程度與搜集成本之間是正相關的,因此,消費者會搜集更多的資訊,直到資訊搜集成本等於其得到的效用或利益為止。這亦表示,支付工具的搜尋成本亦同樣限制消費者的消費效用。


總而言之,只有同時持有其支付工具的消費者能夠在其支付機制提供的網站才能消費。因此,未持有該支付工具的消費者是否願意持有該支付工具,則視該支付機制整體服務的機能效用大到消費者願意且持有該支工具所面臨的機會成本,而消費網站則需視加入該支付機制所得的邊際利潤是否高於付出的邊際成本,這顯然涉及到整體的市場規模與潛能,若該機制無法提供廣大的市場規模或潛能,則會限制消費網站加入數量,這個數量一減少則有同時限制或減少對消費者的誘因。


整體而言,小額支付的交易機制要能夠市場化的主要關鍵因素涉及到大量的用戶基礎,這點印證Müller(1997)所提的論點。


三、        支付工具的方案評估:


在目前小額支付支付工具尚未普及之時,消費者目前評估取得小額資訊服務或產品的可評估方案不外乎兩種方案,取得替代支付工具或者放棄消費。這兩者都觀乎在資訊搜集階段所取得的資訊所產生的價值或效用是否夠大,否則在方案評估過程中,消費者很容易放棄消費。


四、        購買決策:


消費者決策的制訂很容易涉及是否會產生再購的行為,也就是說持有該支付工具的下次消費可能性。小額支付的特性是小額且連續或者頻率極高的支付工具,若以現行的點數制的機制而言,購買該支付點數的考量包括下次消費的可能性及頻率,在其預付一筆金額取得支付點數的同時,消費者所面臨的是該筆現金的貨幣價值與未來可能可能所產生的效用損失的風險。


五、        購後行為:


若往後交易無法產生效用的話,該筆預付金額所產生的支付點數由於無法變現與贖回,很容易變成覆沒成本(sunk cost)。因此,交易機制的建立必須考量提高交易的可能性,以減低消費者持有該支付工具的購後失調及效用損失。


從表Mondex的統計資料看來,對於小額的資訊服務提供,有其市場需求,在其另一項統計中,對於英國的小額資訊服務市場從最保守的估計1,400萬英鎊到26億英鎊,雖然這其中的數據都只是聲稱還尚無正確的統計數據,但是這也印證小額資訊服務的市場確有其相當的市場潛力,尤其是VISA International所統計出1美元以下的小額交易額度高達1.42兆美元時,更加說明了小額支付對於發行者具有強烈的市場吸引力。


從另外一方面看來,對於支付工具的發行者發行儲值卡或者預付卡而言,以目前儲匯局發行的E付卡為例,基本上屬於預付卡形式發行,其支付形式並非最終支付工具,只是持卡者預付一筆款項以取得未來消費的權利,也就是說當持卡者其預付金額消費殆盡時才方持有第二單位的E付卡。其中的特點是不具貨幣法償的效果,單純只在封閉環境中使用,應屬買賣雙方的契約行為。其限制在E付卡本身並非最終支付工具,且適用範圍也僅僅止於網路支付,無法擴及實體商店支付,也就是說持卡者僅能在其加盟的網路商店或網站體系裡方得以進行消費,進一步限制的使用的廣度與可能性。其中,由於屬於預付制,對於未使用之額度的回贖亦已經限制,更加降低持卡者持用的意願。對於預付制或點數制的小額支付消費而言,由於對發行業者而言,售出時便已經認列銷貨收入,而非持卡者進行消費時才認列,其間並未進行帳目調整,對於業者所宣稱的銷售收入,在財務報表上,恐怕還要多所質疑。


再者,對於儲值卡發行而言乃是以存款發行的電子支付工具,在財政部的發行辦法中已經限制個人對個人之間價值的轉移,對於小額支付工具中的儲值卡法律性質,會產生下列兩項爭議:第一,就性質而言,儲值卡究竟是否屬於貨幣;第二,儲值卡收受間的關係為何。以這兩項爭議而言,就經濟學的角度而言,觀乎第一項爭議,對於貨幣功能之闡述,目前發行的大部分小額支付機制,事實上僅粗具貨幣之功能而已,而未可稱之為貨幣,仍須仰賴傳統貨幣作為記帳之單位,其所儲存者仍為傳統貨幣之價值,且尚以通貨作為最後支付之工具,所改變的僅僅是消費者支付的媒介而已。在第二項爭議部分,收受間的關係也僅僅是收取關係,在發行者與持有者之間的關係,權利與義務也是存款契約而已。至於目前台灣地區商業發行所發行的現金儲值卡,亦是以存款發行的電子貨幣,用於小額消費支付,其性質與存款無異,其差性在於不支付儲值卡的孳息。


另外,對持卡者的持用誘因來看,因為儲值卡為存款發行,必須從持卡者的帳戶中圈存金額,因此,持卡者持用的同時即相對放棄貨幣的時間價值。假設第一張儲值卡所帶來的便利性的效用大於其在貨幣機會成本的損失,持卡者有誘因且願意持用。因此,邊際上第二張儲值卡其是否願意持有,其所產生的外在誘因必須高於第一張卡的誘因程度,持用的儲值卡數愈多,其邊際成本(指貨幣時間價值損失)愈高,而其邊際效用遞減(均只是改變支付媒介)。在支付效果都一致的情形之下,小額支付發行系統所必須克服的是如何「補貼」消費者在持有該機制時所產生的機會成本。


這其中還存在的問題是,持用一張以上儲值卡的交易成本會變得相當高,而使得持用多張儲值卡的意願下降的很快。這其中尚有一項限制因素,如國際清算銀行(BIS)1996年提及,取得該項支付工具時,持卡者所願意支付的費用高低。這也就是說,持卡者持用該支付機制時已經支付一筆貨幣的時間成本,若再對其抽取手續費勢必會影響其持用的意願與誘因。觀乎此點,目前台灣地區信用卡發卡銀行多半採取免年費制度,不管其免年費的方式是否有其條件限制,持卡者多半可以透過消費的額度來達成其免年費的門檻,因此,信用卡支付的消費非但無貨幣的時間成本,尚可創造信用、遞延支付及外在多種效益,如信用卡組織或發卡銀行提供的消費回饋或多項優惠。因此,若非發行單位提供整合性的支付服務以提高持卡者的誘因,否則否則亦會產生限制。


這項推論可以檢視一個問題,在財政部的儲值卡發行辦法公佈之後,國內一些大型銀行均籌畫儲值卡的發行業務,每一家銀行所對外宣稱的首期發行張數多以50萬、100萬張的發行張數為其預定目標。根據財政部金融局統計,截至民國908月止,信用卡的發卡張數高達3,851萬張,流通卡數為2,138萬張,流通率約為55.5%,若以台灣2,300萬人口計算,平均每人持有1.67張信用卡,發行張數已經趨於飽和;另外,信用卡乃遞延支付的工具,其所創造的總效果除了信用之外,多張信用卡亦可將其支付期間妥善安排,而加大其遞延支付的效果。因此,由上述的推論可以得知儲值卡的發行量很難超越信用卡的發行量。


以這點推論而言,若能教育或改變消費者的支付習慣的話,首先進入市場的發行業者理當建立的進入障礙會相當高。對欲進入這塊潛在市場的發行業者來說,其競爭優勢是取得第一次的大量發行,取得先期優勢以阻絕潛在的競爭者進入該市場。


因此,小額支付的市場潛能雖然商機浮現,但小額的支付交易機制若無法降低交易成本,將無法突破發展的門檻與限制。

4.2 收款者的限制因素



對收款者而言,收款方式若能電子化,相形之下便減低其現金管理的成本與風險,此點如同信用卡一般,收款者透過信用卡組織將其現金管理的成本轉嫁之信用卡發卡銀行,而其付出的是每筆金額的2%-3%作為手續費。其面對的考量是有下列兩點:第一,降低現金管理成本與風險;第二,方便消費者支付,提高交易的可能性。因為信用卡消費的習性多半是較大額的支付,因此,在現金收帳的管理成本與風險上隨著交易的頻率與時間升高;另外,若不提供消費者信用卡支付,亦無法吸引消費者消費,因此,就手續費支出這方面,商店願意支付手續費,並將收款成本轉嫁出去。



反過來說,小額支付機制所訴諸的是小額交易,因此,收款者也必須付出收款手續費作為現金管理成本。在這方面,雖然小額現金支付的頻率很高,唯小額產品或服務的毛利本身就不高,因此,若對其抽取如信用卡2%-3%的手續費的話,影響毛利的程度較大,而無法讓收款者產生誘因加入該機制。關於此點,在台北銀行公告的資料上,針對電腦公益彩券的簽注站採取儲值卡收費的交易手續費訂為每筆1.5%,但首年為鼓勵簽注站採用儲值卡交易,與Mondex International協調降為0.75%,此舉是否讓簽注站加入該機制的誘因,在於台北銀行儲值卡是否已經廣為發行;其次,非台北銀行發行的儲值卡是否得以刷卡簽注等問題。另一方面,小額支付機制尚無公正與國際標準之機制可供運行,對於收款者而言,多套並行且無法清算的支付機制,亦會限制其加入該機制的誘因,並徒增其管理成本。



4.3 社會限制因素



社會面因素將會對電子支付產生相當大的影響力,對小額支付機制的社會機能來講必須具有下列社會性功能(Müller, 1997):匿名性(anonymity)、彈性(flexibility)和點對點支付(peer-to-peer payments)三項需求。



對電子的支付環境的彈性來講,不同的支付系統能被一起使用而無排斥性。也就是能夠與現行的支付系統間互相整合,並且廣為大眾所接受。針對此點而言,現有的小額支付機制,尚未能提供彼此清算交易的系統彈性,且未具有一套可以彼此交易的國際標準作為交易機制,這點亦是限制其發展的原因之一。



另外,點對點的支付對交易雙方而言是方便且有利的,當然這也可能存在犯罪的問題,如洗錢等犯罪行為,在我國財政部所公佈的現金儲值卡許可及管理辦法草案第十條限定其額度上限不得超過新台幣一萬元,在第十七條中更明文限定點對點的支付行為,光是這項限制就使得一些網路內容產業無法有效提供與取價。因此,法令的限制對於社會面的影響,對於發展電子貨幣而言則是利弊互見。


 


 

Mr.Economic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