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受邀到外貿協會演講企業部落格行銷的議題,這個月外貿協會把事後我提供的稿件刊登在這一期十月號的國際商情雙週刊,底下是這篇文章的摘要:
全文請詳見:部落格行銷 企業新法寶
一切的商務活動,包括從傳統商務活動到電子商務活動,都是從互動開始…
作者: 鍾文榮 國際商情雙周刊第 252 期 (2008/10/8)
據統計,全球部落格( Blog )已超過 7,000 萬個,普遍的程度令人咋舌,到底部落格( Blog )是什麼?
曾入圍「 2007 最佳商業應用部落格大賞」得主、本業為產業分析師兼財經作家的鍾文榮,日前在外貿協會新竹辦事處的邀約下,以經濟學的眼光,分析網路趨勢以及從企業的角度來看,該如何善加運用部落格,並於會後撰寫本文與本刊讀者分享。
網路時代 名片上還要印什麼
在傳統商務活動交際上,交換名片是互動的開始,名片上除了印有公司的名稱、地址、統一編號和部門名稱與職稱之外,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提供「聯絡資訊」:電話及傳真。
當民營電信剛剛起步時,名片上多印了呼叫器的號碼;再過幾年行動電話開始普及,行動電話馬上取代了呼叫器。又過了不久,網際網路開始蓬勃發展,名片資訊多印了公司網址和電子郵箱(後來還有人會加印 MSN 和 Skype )。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這幾年又開始流行 Web 2.0 的部落格,我很好奇一件事,就是下一次名片上的資訊內容,會不會多印了一行部落格的網址呢?
互動與熱情 展現部落格魅力
有人說部落格是「個人媒體」或者是「平民媒體」,但是這樣的形容都不是很充分,因為並沒有把部落格最具特色的兩個元素「互動」與「熱情」給表現出來,缺了這兩個元素,部落格就無異於傳統的網站了。
部落格一開始發展時絕大部分都是個人使用,但也絕不是說這種平民媒體無法應用在企業上,甚至還因為它是平民媒體的關係,反而造就了更多顧客的參與,形成對企業的忠誠度,這點好處是很多企業在導入部落格行銷前所始料未及的。
部落格在 1999 年開始流傳之後,一直到現在還是方興未艾。網際網路上經常會流行很多新鮮的玩意,但難得會出現一種簡單而且容易操作的「媒體」,而且這個「媒體」還可以附加多種「元件」,透過各種交流與溝通,讓部落格可以在網際網路上無所不用其極的「曝光」。而且,媒體的訊息傳播管道不再只有新聞媒體,不再由上而下,改為由下而上。
從媒體現象來論,媒體本來就是行銷管道的一種。舉例來說,政治人物部落格主要行銷其政治服務與問政的理念;作家部落格則行銷其創作發展的理念。這兩種部落格的特質很像,前者的產品是「問政服務」,後者的產品是「書籍作品」,相同的是都可以和彼此的標的族群(選民和讀者)互動,並且可以貼近選民和讀者的需求,而這種需求資訊代表的就是一種市場聲音,並且是相當珍貴的。
從下載與閱讀 轉為上傳與分享
部落格就是行銷媒體的一種,但是部落格和其他媒體不同之處,在於部落格的互動性與深入性遠勝於過去的傳統媒體,即使「網站」也是一樣。簡單來看就是所謂 Web1.0 和 Web2.0 的差異。
Web2.0 的部落格「互動性與內容性」是遠勝於 Web1.0 的網站,但也不盡然說 Web2.0 是準備取代 Web1.0 的。趨勢專家詹宏志就曾解釋:「 Web2.0 並非替代 Web1.0 ,只是象徵一個新階段的開始,如果說 Web1.0 時代,網路的使用是下載與閱讀,那麼 Web2.0 時代,則是上傳與分享。網站的內容,前者由媒體自行上傳,後者則由網友共同創造。」
雖然部落格主要是以個人為主的媒體管道,但也不是說一般企業無法採用部落格,或者把部落格當成是行銷管道之一。
在網際網路一開始發展時,個人網站數量遠不及企業網站的數量,但現在看來,個人部落格的數量卻遠遠勝過企業部落格。目前,有一些企業開始思考如何使用部落格來行銷其企業文化、產品或者是服務,因為這些企業發現,透過部落格可以發揚其企業文化,並且可以和顧客一起互動,得知顧客與市場的需求。光是以上這幾點,就已經讓眼光放得遠的大型企業積極採用部落格了。
舉例來說, 2005 年美國財星雜誌( Fortune )將部落格列為 2005 年度十大趨勢之首,但同年根據 eMarketer 的調查,在 2005 年時卻只有 4 %的美國大公司有公開的部落格,顯見大多數的企業雖然知道部落格是一種媒體趨勢,但真正實際進行部落格行銷的企業,只有少數幾個。
部落格滿足企業與顧客互動
然而,到了今( 2008 )年 5 月中旬,這個數據增加到 11.6% (約有 58 個企業成立部落格,資料來源 http://www.socialtext.net/biz 部落格 s/index.cgi ),雖然增加的速度不快,但也代表著大型企業慢慢開始注重部落格行銷,開始利用這個新興媒體來進行各種行銷活動。
愈來愈多企業開始跨入所謂的部落圈( blogosphere ),討論的主題包括公司的經營管理、員工的心聲及回應客戶的問答。由於部落格可以直接與顧客互動,愈來愈多企業看好這方面的功效,開始著手建立企業的部落格,許多歐美企業也開始運用這個管道重新規劃其企業公關工作。
正因為企業部落格具有「溝通工具」、「行銷通路」、「傾聽的管道」並且能與客戶「一對一互動」的特色,有別於其他的行銷模式,部落格滿足了原本的企業網站所不能達成的需求與目的。
同時,很多大企業也瞭解到,過去相當依賴的顧客關係管理系統( CRM System ),還是有其缺憾,主要是 CRM 只能瞭解到客戶的行為和背景資訊,但無法瞭解到客戶的心態與想法,無法和客戶互動,同時,客戶無法透過 CRM 告訴企業他的想法,當然也無法和企業一起共同參與。因此,企業部落格會形成風潮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能夠和顧客對談,並且拓展企業與顧客之間、顧客和顧客之間的人際互動,並且能夠瞭解顧客的實際需求,光是這一點,就是 CRM 無法滿足的。
讓顧客為企業推廣產品
誠然,當企業把部落格視為與顧客進行互動的一種媒體與管道時,基本上也滿足了企業的獲利需求,而這種獲利來自於把「顧客」當成資產,而非把「消費者」當成資產,正因為「顧客關係」是長遠的,而「消費者關係」有可能是短暫的。
具體來說,企業有效經營部落格,在和顧客互動過程當中,顧客會協助推廣產品,同時也獲得顧客的信賴,並分享與獲得顧客所回報的信息。從顧客端獲得產品回應中,企業可以發現新的產品契機,同時也會發現新的市場機會。
正因為企業在發展部落格行銷中具有上述好處,企業部落格慢慢也成為企業在整合行銷傳播工具中相當重要的一環。但是不可避免的,部落格行銷是一門剛剛興起的趨勢,就像當年 Internet 發展初期,企業對發展網路行銷還是從起先的觀望到後來的擁抱,在發展部落格行銷上,一樣遇到這個問題。
部落格為企業整合行銷一環
從策略面來看,企業建立部落格時的考量因素和個人部落格不同,必須有整體的策略規劃,最好能配合企業整體的整合行銷傳播策略,才能得到最佳效果。因此,在準備籌設企業部落格之前,必須先考量企業為何要建立部落格。這個是屬於戰略的思考,當這層因素考量齊備之後,剩下的工作即是屬於戰術的範疇了。
這種戰略思考方案諸如增加搜尋引擎的曝光度、直接與顧客溝通、建立品牌和關係行銷;積極一點的思考方案還有探索產品和市場的利基點,進行媒體公關和企業的聲譽管理,讓企業可以在顧客的認知中有如一個專家定位,這就是所謂「心靈的占有率」。
此外,導入企業內部部落格也可以因為有時序關係,方便進行專案管理,省掉很多電子郵件和會議溝通的麻煩與不當發生的成本。
蒐集市場情報最佳工具
經營企業部落格,最好的經營方案就是熱情和參與並傾聽顧客的聲音、瞭解顧客的需求,把部落格當成是收集市場訊息的最佳管道,樂在其中的結果,顧客是會有所貢獻與回報的!
Web 1.0 和 Web2.0 網站性質差異比較 .doc
2008年6月1日,繼《巷子口經濟學,同時發行電子書》之後,再度發表顛覆之作《搞笑經濟學》,本書榮獲「第一屆經濟學盃金酸莓獎」,獲獎理由是:充分揭露經濟學史上不為人知的黑暗面;對於經濟學冷笑話之發揚光大功不可沒!這兩本書同列博客來百大暢銷書,及同列經濟學10大選書中唯一本土作者,同時也獲誠品推薦選書。
2008年9月1日,再度發表通俗經濟學「火星人經濟學」,再度將艱澀難懂的經濟學,化成一篇篇有趣又好玩的經濟分析,用最簡單的邏輯,讓您了解最不簡單的事情!